湖北公务员高分技巧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高分技巧

王征: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近义词辨析<二>

华图教育 | 2013-09-25 16:35

收藏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近义词辨析<二>

  华图教育集团    王征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必考的一种题型,不管是在国考还是在省考还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然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里面的逻辑填空很是让人头疼。经过我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考生在做逻辑填空这一题型时往往很快会排除两个选项,在另外两个选项当中犹豫不决;又或者对于选项当中给出的词语的含义一头雾水。在犹豫不决当中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做题的效率和质量。鉴于此,我对一些实词和成语进行了总结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下来,以期能够对大家备考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近义词进行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C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裁夺、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推测 、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1.“推测”,“估计”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猜想”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2.“估计”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推测,猜想”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3.“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1.“采取”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2.“采用”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轻率、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2、(1)“品行”指品格和行为;“操行”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2)“品行”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操行”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3)“品行”常和“端正”“恶劣”搭配,“操行”常和“优”“优良”“良好”“好”“坏”“差”搭配。

  操纵、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2、(1)“把持”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操纵”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2)“操纵”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把持”没有这种意思。3、“把持”的同义词另有“把揽”;“操纵”的同义词另有“驾驭”“掌握”。

  参加、加入、参与   1.“参加”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2.“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3.“参与”多用于活动。4.“参加”“加入”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参与”多用于书面。

  察访、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发生”指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猖獗   “猖狂”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猖獗”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猖狂”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场面、局面   “场面”与“局面”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书报刊上常有滥用“局面”的现象,如形容宴会“那局面真气派”,形容精彩演出“那局面真动人”,形容球赛“那局面真热烈”,这里“局面”都用错了,应用“场面”。

  场所、场合   “场所”指地点或处所;“场合”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和情况等因素。“娱乐场所”“外交场合”不可互换。

  向往、憧憬   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称赞、称道、称颂    “称赞”“称道”与“称颂”这三个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词义有细微差别,表达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内容使用不同的词,避免混用。??“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说是人人夸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值得称道。而“称颂”表示称赞颂扬,比“称赞”“称道”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对功德业绩卓著的人,才用“称颂”,如:称颂民族英雄,某某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对一般需要表扬的人和事,用“称赞”“称道”就可以了,不能随意用“称颂”。

  沉重、繁重   1、“沉重”表分量大、负担重;“繁重”除表分量大、负担重之外,还兼有头绪杂乱的意思。2、“沉重”可以形容具体物品重量,也可以比喻情况严重或精神、心情等 不舒畅、不轻松,如“沉重的打击”。“繁重”不可这样用。?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沉重、郑重   沉重 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严肃慎重的态度。

  沉静、沉寂   都表寂静。1、“沉寂”表程度重于“安静”。有比喻用法,例“大地沉寂”“音信沉寂”。“沉静”没有这样的比喻用法。2、“沉静”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衣服、衬衫    “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结果或坏的下场。

  成就、成绩 1、“成绩”用于一般事物(如工作、学习、体育运动等),中性词;“成就”用于重大事情(如革命、建设、科技等),语气郑重,褒义词。2、“成绩”可用“大、好、优秀”或“小、不好、差”等形容;“成就”只用“重大、辉煌”等词形容。3、“成绩”只为名词;“成就”还可有动词用法。

  呈现、浮现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体现、表现、呈现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斥责、叱责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连续、持续   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充溢、充满   1.“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2.“充溢”不仅是填满,而且像水装得过满要溢出的样子。用于文学语体。

  充分、充足   “充分”与“充足”是一对近义词,书报刊上常被混用。这两个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足够、不缺乏的意思,但同中有异,不能互相代替。充分表示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不充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还有尽量的意思,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而充足表示多到能满足需要,适用对象均为具体事物,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时间充足、商品充足、物资充足等。

  充足、充实   1.充实着重指内部不空虚,有足够内容或力量;充足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2.充实常形容内容、力量、知识、人员等;充足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3.充实有动词用法,充足无。

  筹划、筹措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

  筹划、筹备   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踌躇、迟疑   都表拿不定主意。1.迟疑从时间角度说,该拿定主意时拿不定,不果断;踌躇是就具体行动角度说,犹豫而不果断行事。2.迟疑多为口语,踌躇多用于书面语;3.踌躇可组颇费踌躇、踌躇满志。

  辞退、解雇   解雇与辞退作为用人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企业、单位和部门里时常出现。作为词语,解雇与辞退也经常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和人们的谈论中,成为现代汉语中常常使用的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少人在使用时发生混淆,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这两个词的词义并加以辨析。

  解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停止雇用。辞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解雇~保姆。②辞谢,不接受;~礼物 例。导演请他饰演该片的主要角色,他~了。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停止雇用的意思。解雇强调解除雇用的合同或信约,含有较明显而强烈的雇用关系色彩以及比较严厉而不留情的按规定不再雇用的意味。如他被公司解雇了,只好在一家饭店里做勤杂工。辞退在表达停止雇用的意思时,强调恢复没有雇用关系的原来状况,含有使雇用者离去的意味,意思比解雇略轻。如? 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鲁迅? 《孤独者》)。另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辞退还表达辞谢,不接受的意思,如他辞退了外国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国干起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这一点而言,? 辞退与解雇没有同义关系。

  从而、进而   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承接,及因果关系。

  破坏、摧毁   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出席、列席   列席: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出席:参加会议。

  矗立、屹立   1.都含高耸之意。2.但屹立常用于比喻义,多了一层像山峰一样稳固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既可用于屋,也可用于人。3.矗立不是比喻,有高耸的含义,又着眼于直,一般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处置、处理    1.在用于具体人时,两词通用,处置较重于处理。2.处理使用范围较处置宽,不仅可用具体人或事物,还用抽象,如处理关、处理矛盾,这里处理不能换为处置。

  处罚、惩罚    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处世、处事   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粗暴、粗鲁   1.粗鲁意思着重于鲁莽;粗暴意思着重在暴躁。2.粗鲁可形容人性格,更多形容人的具体行为、言谈等;粗暴多形容人的性情、态度、作风等。

  篡改、窜改   1.篡改指用假的、错误的东西取代、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窜改指对原来的东西错误的进行改正、变更;2.篡改对象一般为历史、理论、学说、精神等;窜改对象一般是具体书面材料,如文字、文件、古书等。?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D

  大事、大肆   大事是中性词。大肆是贬义词。

  大概、大约   1、副词。都有对事情的情况、数量、时间的推测和估计的意思。2、(1)在表达推测或估计的意义时,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却表示不十分肯定。(2)大概还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事物的基本情况、概况。大约没有这种用法。(3)大概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情况的不够准确和详尽。大约很少有这种用法。

  带动、拉动    通过动力使全体或个别动起来。1.带动着重相关部分相应动起来,也有起带头作用的意思。2.拉动拉力推动,着重促使经济发展。??

  戴、带、戴  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到底、终于   1.终于多用于书面,到底是口语、书面都常用。2.到底修饰的动词性词语必带了,如问题到底解决了,终于不受此限。3.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语气,终于不能,例如你到底去不去?,不能换成终于。4.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终于没有。如他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而不能换成终于。

  代替、接替    1、接替的对象只能是人以及人所从事的工作、所担任的职务等。2、代替对象比较广,除上述外,还可以是组织或事物。

  诞辰、生日    生日多用口语,除说一般人外,还常用于比喻。如党的生日;诞辰多用于书面,带有庄重色彩,一般只用对有贡献受尊敬的人。??

  诞生、诞辰   诞生与诞辰这两个词义近而有区别,意思并不相同。每逢伟人诞辰之际,这两个词频频见诸报端,若不正确掌握这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便常会误用。?诞生意为出生,是动词。这是个中性词,对任何人部可使用。而诞辰意为生日,是名词。这是个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除诞辰外,还有华诞、寿诞,都用于值得尊敬的人。

  抵御、抵挡   1.抵御比较主动,是有计划地,投入相当强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2.抵挡则是较被动的行动,往往是事到临头而采取的应付措施。

  抵制、抵御:   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聆听、倾听、谛听    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典型、典范   典型是中性词,典范是褒义词。典型有形容词用法,可受不、很修饰;典范没有这种用法。??

  电讯、电信   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订阅、征订   征订是出版社发出的。订阅是读者的行为。??

  叮嘱、丁宁    都有嘱咐的意思。但叮嘱词义较重于丁宁。更多的用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语重心长的含义;丁宁是多次反复的嘱咐,有不厌其烦的含义。?

  定式、定势   定式指固定不变的方式或格式,思维定式。定势指固定的套势,传统定势?

  陡峭、峻峭  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独立、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断定、确定   1.两词有时可换用,如确(断)定是否为肺炎。2.确定指明确地肯定,决定,断定指由推断而下结论。??

  对于、关于   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度过、渡过    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多余、盈余   1、都有有剩余的意思。2、(一)盈余作为动词,只收支两抵剩下的;多余是形容词,指超过需要数量的。(二)盈余使用范围窄,只限于钱财;多余适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钱财,也可用于其他事物。(三)盈余可以用作名词,表示获得的利润,多余就没有这个用法。

   资料共享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学习专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网站

  课程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