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试题资料

首页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笔试真题:法律(9.23)

湖北华图 | 2021-09-23 09:28

收藏

  1 、(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

  A.侮辱罪

  B.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C.侮辱国旗、国徽罪

  D.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

  第二步,《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20个新罪名分别是: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组织、资助非法聚集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虚假诉讼罪,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由此可知,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属于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罪名。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不属于《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不属于《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侮辱国旗、国徽罪不属于《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考点

  法律

  刑法

  刑法分则

  来源

  2019.10.20河南省直二批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33题

 

  2 、(单选题)小陈在应聘某公司职员时,表现优秀,但该公司却以小陈是少数民族为由,拒绝录用他,该公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小陈的:

  A.平等就业权

  B.申诉权

  C.取得报酬权

  D.劳动保护权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法》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本题中该公司以少数民族为由拒绝录用,侵犯了当事人小陈的平等就业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决定、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的请求。该公司并未侵犯小陈的平等就业权即可。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

  C项: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该公司并未侵犯小陈的取得报酬权,不符合题意,C项排除。

  D项: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该公司并未侵犯小陈的劳动保护权,不符合题意。D项排除。

  考点

  法律

  其他法律

  社会法

  来源

  2016年新疆石河子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36题

 

  3 、(对错题)《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主体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根据《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民法典》生效后,《民法总则》废止。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考点

  法律

  民法

  民事主体

  来源

  2018.8.25贵州省松桃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第33题

 

  4 、(对错题)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由此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考点

  法律

  宪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来源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管理类)第61题

 

  5 、(对错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七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九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根据《立法法》第九十一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考点

  法律

  宪法

  宪法基本理论

  来源

  2016年山西省阳泉市辅警《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第61题

 

  6 、(对错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

  第二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没有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地方各级人大应当遵循和服从本行政区域内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宪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在地方的体现。

  但地方各级人大是完全独立的。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大都必须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这就保证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和上级人大决议、决定的贯彻,保证了人民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现。上级人大的精神在下级人大的贯彻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立法、监督等方式。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的具体关系:

  ①法律上的监督关系。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等。

  ②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在选举工作中,全国人大要对地方人大进行工作指导,如发布如何搞好选举的有关通知和要求,解答法律问题等。在日常工作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通过发布文件、讲话,对地方人大立法、监督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召开座谈会,帮助解决人大工作中的某些问题。还有理论、信息指导,通过出版刊物或内部材料、举办培训班、理论研讨会等,指导地方人大的工作。最后,工作上的联系关系。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之间的联系是广泛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省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委托地方人大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进行专题调查,召开联系工作会议,交流情况、探讨问题等。

  考点

  法律

  宪法

  国家机构

  来源

  2019.11.23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审计局招聘考试真题第5题

 

  7 、(对错题)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设有常务委员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九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因此,本题错误。

  考点

  法律

  宪法

  国家机构

  来源

  2015年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120题

 

  8 、(对错题)间歇性的精神病人梁某在清醒状态下殴打邻居致使邻居受重伤,则梁某应当负刑事责任。()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梁某在清醒状态下也就是精神正常的时候把邻居打成重伤,所以要负刑事责任。

  因此,本题正确。

  考点

  法律

  刑法

  犯罪概述

  来源

  2019.7.28河南省信阳市市直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第85题

 

  9 、(单选题)吸毒人员甲从乙处借钱购得海洛因20克,并居住在乙家。次日,乙外出迟迟未归,甲预感情况不妙,遂携带毒品离开乙家。途中,甲将用塑料袋密封的毒品丢入路边草丛。后甲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谓持有毒品,是指行为人持有毒品时,没有合法的根据;或者说,行为人持有毒品,不是基于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或允许。本题中的甲虽然最后抛弃了海洛因,但是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持有,属于犯罪既遂。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本题中的甲虽然最后抛弃了海洛因,但是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预备。A项错误。

  B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中的甲虽然最后抛弃了海洛因,但是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未遂。B项错误。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本题中的甲虽然最后抛弃了海洛因,但是其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D项错误。

  考点

  法律

  刑法

  犯罪概述

  来源

  2018.11.17吉林省长春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48题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针对外国人特有的刑事责任形式的是:

  A.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

  C.驱逐出境

  D.没收非法财物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针对外国人特有的刑事责任形式的是驱逐出境。A、B、D项可以针对中国人,故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主刑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不是针对外国人特有的刑事责任形式。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不是针对外国人特有的刑事责任形式。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不是刑事责任形式。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

  法律

  刑法

  刑罚及其具体运用

  来源

  2018.11.24江西省上饶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第41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