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每日一练 2024 (7月18日)
1.读完《沁园春·雪》后,脑海中浮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这是( )。(单选)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2.建筑工人根据工程师设计图纸来建造大楼的过程属于( )。(单选)
A.有意记忆
B.再造想象
C.无意注意
D.创造想象
3.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同学们的表情是在认真听讲还是溜号,老师利用的是注意( )。(单选)
A.注意分散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彩色粉笔把重点内容板书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单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有一位同学的铅笔盒掉在地上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大家的目光都转向这位同学,这时大家的注意是( )。(单选)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6.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多选)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过程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理想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
选项A,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选项B,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过去经历的事物不仅包括感知过的事物,也包括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操作过的动作。
选项C,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选项D,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读完《沁园春雪》后,脑海中浮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属于再造想象。
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意想象的分类。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属于再造想象,故B选项正确。
选项A,有意记忆,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选项C,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选项D,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综上所述,选项ACD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择B选项。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配的应用。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如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题干中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同学们的表情是在认真听讲还是溜号,属于注意的分配。故D选项正确。
选项A,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选项B,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选项C,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选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选项A,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往往会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
选项B,知觉的对象往往由不同的属性、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选项C,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的时候,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知觉的对象加以解释,赋予它特定的含义,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说明。它与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活动、态度、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都有密切联系。
选项D,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仍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大小恒常、明度恒常、颜色恒常等。知觉的恒常性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事物稳定的印象。
题干中,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重点内容是为了把重点内容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择A选项。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选项A,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它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这种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是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选项B,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主动服从于一定的活动目的,和无意注意有着本质的不同。
选项C,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有意注意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而来的。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的两个必要条件。
选项D,无此种说法,属于干扰项。
6.【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A选项,认识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B选项,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其反映的是人和事物之间的需要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憎、惧等。
C选项,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外部和内部困难,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D选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以感觉、知觉和记忆为前提。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选项。
7.【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类型差异,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其中,性格最能揭示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核心内容。
A、E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所具有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取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