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错题)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来源
2015.5.9河北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50题
2 、(单选题)“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与这句话哲理相近的是: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注意量的积累,要善于抓机遇,促成质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防微杜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出自《韩非子》,意思是: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
由此可知,这两句话都体现了渐进的量变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自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是:人世间的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变化和交替,往来之间形成了从古至今的历史。说明新陈代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发展的哲学原理。A项错误。
B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意思是:万物欣欣向荣,树木新叶催换旧叶,江河奔腾不息,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用来比喻世间万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生不息,体现了发展的哲学原理。B项错误。
D项:“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是汉朝董仲舒的观点,他将古今天下一致对待,忽视了事物的客观变化,否认发展和运动的存在,属于形而上学观点。D项错误。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来源
2019.7.13吉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通用知识》真题第8题
3 、(单选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国家政权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B项错误。
C项: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发现的资本家如何剥削无产阶级的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C项错误。
D项:国家政权理论是马克思在论述上层建筑时所产生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D项错误。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述
来源
2017.9.9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法律类)第28题
4 、(单选题)()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创造。
A.唯物史观
B.唯物辩证法
C.资本论
D.劳动价值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第二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0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明确指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A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由此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达100多本。由此可知,《资本论》也不是马克思的创造,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由此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
2016.7.2安徽省黄山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3题
5 、(对错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实践观,即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而不是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等。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这种认识论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唯心主义是指将意识认为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先于物质产生。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来源
2015.7.4河南省安阳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19题
6 、(单选题)“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一寸一寸的病变”是量变,“腐败”是质变,体现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D项“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太多的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即积善就是量变,善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达到成名的高度了,也就发生了质变,同样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与题目寓意一致。D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出自《荀子·天论》,意思是: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这体现的是,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泾溪》,意思是: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出自西汉司马迁的《管晏列传》,意思是: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来源
2015年山东省淄博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岗)真题第76题
7 、(对错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通过实践可以检验真理正确与否,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正确的说法。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1963年11月,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来源
201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辅警笔试真题第115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基(部分)第88题
8 、(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项错误。
B项: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的回答区分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可以认识全部的存在,即客观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则认为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即客观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B项错误。
D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能够指导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项错误。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述
来源
2015.11.9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事业单位真题《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第146题、2016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1题、2018年上半年江西省九江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真题第43题
9 、(单选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供需矛盾冲突,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上述材料表面: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联系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们能够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题干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这些表述将水和生命、生产、生态、工业化、城镇化等联系起来,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A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D项:“事物之间联系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人们能够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两者均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所以,我们不能创造联系。BD项说法错误,因此不当选。
C项:“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说法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而非无条件。C项说法错误,因此不当选。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来源
2015年湖南地勘局《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第6题
10 、(对错题)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故偶然性并非对人的实践只起破坏作用。
因此,本题错误。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来源
2018.11.10天津市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知识》真题第42题、2018.9.22吉林省松原事业单位招聘通用知识真题第8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