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
D.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正确答案:A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A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城门失火与池鱼之间存在着间接联系。A项正确。
D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因果关系,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预防下次出现城门失火事件,不要殃及池鱼。D项正确。
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
B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错误。
C项: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性的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认识的无限性。C项错误。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来源
2018.8.10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考试试题第4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