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过程。由于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层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导电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通过测量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达到推断地质性状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是:
A.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电磁感应特性等来记录地层界面的深度和形态
B.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地层内的传播规律,了解水文地质的分布情况
C.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岩石内的微量元素,通过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原生异常来寻找矿床
D.通过观测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判断地下地层的岩性及状态,确定沉积盆地范围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层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导电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将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
②通过测量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达到推断地质性状的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电磁感应特性满足关键词①,根据这些特性记录地层界面的深度和形态满足关键词②,符合定义;
B项: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地层内的传播满足关键词①,利用此规律了解水文地质的分布情况满足关键词②,符合定义;
C项: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岩石内的微量元素不满足关键词①,是通过微量元素进行的化学分析,也就不能引起想要的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不符合定义;
D项: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满足关键词①,利用此特点判断地下地层的岩性及状态,确定沉积盆地范围满足关键词②,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7. 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意两个对象a、b而言,当对象a与对象b之间具有关系R时,对象b与对象a之间是否也具有关系R?基于此,对称性关系命题可分为正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半对称关系。(1)正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也具有关系R;(2)反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一定不具有关系R;(3)半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系属于半对称关系的是:
A.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
B.两个分数之间的小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系
D.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邻关系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a与b是同学关系,那么b与a也是同学,属于正对称关系,不符合“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不符合定义;
B项:a小于b,那么b大于a,不符合“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不符合定义;
C项:a帮助b,那么b不一定帮助a,符合“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符合定义;
D项:a与b相邻,那么b与a相邻,不符合“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8. 归因不变性原则是指人们会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种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人们就会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一原因。归因折扣原则是指人们不完全相信某一现象的形成确是由于某种原因所导致,即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定结果中的作用,如果存在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应该“打折扣”。
根据上述定义,两类归因原则均没有体现的是:
A.电视广告中明星推销洗发水时,观众觉得她的一头秀发不完全是因为洗发水才有的
B.在代理了诸多离婚案件后,律师小林统计发现离婚诉讼中大多数争议与财产纠纷有关
C.创业失败总会使创业者背负债务,创业者小罗这几年债台高筑,朋友认为他一定是创业失败了
D.对一系列盗窃案的分析显示,现场都出现过同一个男人,人们容易假定该男人就是犯罪嫌疑人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归因不变性原则:人们会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种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人们就会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一原因。
(2)归因折扣原则:人们不完全相信某一现象的形成确是由于某种原因所导致,即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定结果中的作用,如果存在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应该“打折扣”。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观众认为明星在广告中的一头秀发不完全是因为洗发水才有的,符合“人们不完全相信某一现象的形成确是由于某种原因所导致”,体现了归因折扣原则;
B项:小林在经过代理诸多离婚案件后,得出了离婚诉讼中“大多数争议”与“财产纠纷”有关的结论,描述的是离婚诉讼中的“争议”与“财产纠纷”的相关性,并没有描述离婚原因,没有体现归因,不符合定义;
C项:创业失败总会使创业者背负债务,而人们在对小罗债台高筑时将之归因为创业失败,体现了归因不变性原则;
D项:对一系列盗窃案的分析显示现场都出现过同一个男人,使人们容易假定该男人就是犯罪嫌疑人,符合“某种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体现了归因不变性原则。
因此,选择B选项。
9. 串对是指在诗句或对联中,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顺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串对的是:
A.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
②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顺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意思是已经看完了千里的风光景物,才发现其实只登上了一层城楼。两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且“到此”说明先有出句中的观赏景色,后有对句中发现只登高一层,两句“上下相承”,顺序“不能颠倒”,符合“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顺序”,符合定义。
B项: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两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相对”,分别将知识比作山、海,不存在“前后顺序”,不符合定义。
C项: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两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相对”,分别强调对待敌人和人民的态度,不存在“前后顺序”,不符合定义。
D项: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两句均写景,不存在“前后顺序”,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10. 对立互补命题指的是先后叙述的两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中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但是其阐发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相互补充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对立互补命题的是: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先后叙述的两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
②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
③其阐发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相互补充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君子”和“小人”,“坦荡荡”和“长戚戚”符合“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的句意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后者的句意是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符合“其阐发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互相补充的”,符合定义;
B项:“先”和“后”,“忧”和“乐”符合“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的句意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后者句意是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符合“其阐发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互相补充的”,符合定义;
C项:前者的句意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顾及到礼仪,后者的句意百姓丰衣足食,才能重视荣誉和耻辱,“仓廪实”和“衣食足”,“知礼节”和“知荣辱”含义相近,不符合“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不符合定义;
D项:“穷”和“富”,“无人问”和“有远亲”符合“含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句意是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后者句意是富人住在深山也有人奉承,符合“其阐发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互相补充的”,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