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法物理鉴定是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即通过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或显现肉眼看不见的痕迹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进行鉴认、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仅使用了司法物理鉴定手段的是:
A.选用试剂对被害人胃内容物进行分离、提纯,明确其中毒类型
B.通过技术手段复原受害人被删除的手机信息,排查案件嫌疑人
C.使用天平称量案件中伪造文件的重量,并采用试剂染色法检验纸浆的种类
D.利用不同波长光对受害者衣物进行照射,通过观察颜色、透射率来辨别色料种类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或显现肉眼看不见的痕迹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进行鉴认、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选用试剂对被害人胃内容物进行分离、提纯”是采用化学方法,不属于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通过技术手段复原受害人被删除的手机信息,排查案件嫌疑人”是一种技术手段,但不属于物理方法,没有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使用天平称量”属于物理方法,“采用试剂染色法检验纸浆的种类”属于利用化学试剂检验的方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利用不同波长光”属于物理方法,“通过观察颜色、透射率来辨别色料种类”属于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检验的物品是受害者的衣物属于与案件相关的痕迹,符合定义,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2. 老年系数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少年儿童系数是指14岁及以下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百分比),一般以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称为非劳动年龄或被抚养年龄;老少比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量之比(百分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抚养比大于老年系数与少年儿童系数之和
B.当社会总人口不变,劳动年龄人数增加时,少年儿童系数就会减少
C.老年系数和少年儿童系数的乘积等于老少比
D.老少比通常表示的是每100名老年人对应多少少年儿童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老年系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少年儿童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3)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百分比),一般以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称为非劳动年龄或被抚养年龄;
(4)老少比: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量之比(百分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数/劳动年龄人数(百分比),老年系数+少年儿童系数=非劳动年龄人数/总人口(百分比),二者分子均为非劳动年龄人数,分母中劳动年龄人数一定小于总人口,分母越小数值越大,因此抚养比大于老年系数与少年儿童系数之和,说法正确;
B项:当社会总人口不变,劳动年龄人数增加时,非劳动年龄人数就会减少,但少年儿童系数是否减少不确定,说法错误;
C项:根据关键信息,老年系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总人口,少年儿童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总人口,二者乘积不等于65岁及以上的人口/14岁及以下人口数量,说法错误;
D项:老少比=65岁及以上的人口/14岁及以下人口数量(百分比),表示的是每100名少年儿童对应多少老年人,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3. 除草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在一定的用量与使用期内,能够防除杂草而又不伤害作物。其中,形态选择性是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生化选择性是利用作物和杂草在代谢过程中活化机制和解毒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化选择性的是:
A.将玉米种子事先用吸附性强的活性炭处理,通过这种保护物质避免或降低除草剂对种子的伤害
B.除草剂草甘膦用于作物播种、移栽或插秧之前,杀死已萌发的杂草,而这种除草剂在土壤中会很快失活或钝化,因此使用过后可安全地播种作物
C.小麦叶片窄、直立,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和角质层,可使药液不易沾着,而杂草则因叶片宽、平、角质层薄,易接触除草剂而被杀伤
D.除草剂敌稗可被水稻含有的酰胺水解酶分解,而杂草不具备足量的酰胺水解酶,无法分解敌稗,易被杀死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生化选择性”,其关键信息如下:
利用作物和杂草在代谢过程中活化机制和解毒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用活性炭处理玉米种子,利用的是吸附性,不属于“利用作物和杂草在代谢过程中活化机制和解毒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不符合定义;
B项:草甘膦杀死杂草以后在土壤中失活或钝化以避免影响播种作物,是除草剂本身的性质变化,不属于“利用作物和杂草在代谢过程中活化机制和解毒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不符合定义;
C项:小麦叶片和杂草的形状不同从而使药液接触情况有差异,属于形态选择性,不符合定义;
D项:水稻可分解除草剂敌稗而杂草不能,体现了“作物和杂草在代谢过程中活化机制和解毒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4.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系列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可分为两类:(1)时期数列:每个指标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各指标值可以相加,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2)时点数列:每个指标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上的数量,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指标数值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每个指标通常都是定期(间断)登记取得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2016~2020年某市税收情况
B.2017~2020年某公司员工人数情况
C.2021年1~5月某地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
D.2020年某地区各季度电动汽车生产产量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时点数列,其关键信息为:
①每个指标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上的数量;
②各指标值不能相加;
③指标数值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④每个指标通常都是定期(间断)登记取得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每项指标为每年的税收情况,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总量,不符合关键信息①,2016年-2020年的税收情况是可以相加且指标值数值大小和“时期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不符合关键信息②③,不符合定义;
B项:每项指标为每年年末这一时刻的员工人数,符合关键信息①,且各指标值不能加(任意年份年末员工数相加之后的数值无意义),符合关键信息②,且从表格数据来看,该指标值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符合关键信息③,而每一年的员工人数都是定期(间断)登记取得的,符合关键信息④,符合定义;
C项:2021年1~5月某地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可以相加并再进行平均从而得到的是某几个月的平均工资,不符合“各指标值不能相加”,不符合定义;
D项:2020年某地区各季度电动汽车生产产量可以相加,不符合“各指标值不能相加”,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5. 同种数罪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行为,符合数个性质相同的基本犯罪构成,触犯数个罪名相同的数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同种数罪的是:
A.甲为了自杀,在水中投入剧毒农药,其幼女误饮后身亡,甲见状也饮水身亡
B.乙为阻止警察抓捕其子,采用暴力手段妨害警察的执法行为,挥刀将警察砍成重伤
C.丙因缺钱,先是对某单位实施了盗窃,而后又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了素不相识的赵某
D.丁故意杀死了与其分手的女友张某,而后又杀死了在生意上与其竞争的李某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行为人实施数个行为,符合数个性质相同的基本犯罪构成,触犯数个罪名相同的数罪。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只有“在水中投入剧毒农药”这一个行为,不符合定义;
B项:“采用暴力手段妨害警察的执法行为”与“挥刀将警察砍成重伤”,性质不相同,属于不同罪名,不符合定义;
C项:对某单位实施了盗窃与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了素不相识的赵某,性质不相同,属于不同罪名,不符合定义;
D项:“故意杀死了与其分手的女友张某”与“杀死了在生意上与其竞争的李某”都是故意杀人罪,符合数个性质相同的基本犯罪构成,触犯数个罪名相同的数罪,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