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高分技巧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高分技巧

王征: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近义词辨析<三>

华图教育 | 2013-11-13 09:48

收藏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近义词辨析<三>

  华图教育集团    王征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必考的一种题型,不管是在国考还是在省考还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然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里面的逻辑填空很是让人头疼。经过我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考生在做逻辑填空这一题型时往往很快会排除两个选项,在另外两个选项当中犹豫不决;又或者对于选项当中给出的词语的含义一头雾水。在犹豫不决当中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做题的效率和质量。鉴于此,我对一些实词和成语进行了总结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下来,以期能够对大家备考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近义词进行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E

  遏制、遏止?遏止:阻止趋势发展,使不发生;遏制:控制,暂时的减缓。

  、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废除、解除?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F

  奋发、发愤? 1.奋发着重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发愤指内心立下大志,决定尽一切努力改变现状。2.奋发常与图强、努力、有为连用;发愤除常与图强连用外,可单用,且单用时发愤不可换为奋发。

  发奋、发愤?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弘扬、发扬 1、弘扬着重指扩展使光大、多用于精神、文化等。如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佛法,不能换用发扬;发扬着重指发展提倡,多用于作风、传统等,如发扬民主发扬优良传统,不能换用弘扬。2.发扬还有发挥之意,如发扬火力,消灭敌人弘扬则无此意。

  法制、法治?法制名词,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完善法制。法治动词,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繁华、繁荣?1、繁华形容城镇、街市的热闹,人群的众多,商业的兴旺。繁荣形容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的蓬勃发展。2、繁华只是形容词,而繁荣用法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的用法。

  反复、繁复?繁复多而复杂。反复 ①多次重复;②变动,改变。

  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范围、范畴? 范畴是哲学名词,范围不是;虽然范畴有时可以当类型、范围用,但更多情况下是不能换用的。如考试范围而是考试范畴。

  反映与反应 反映与反应读音相同,个别义项也颇类似,但两者也有区别。反应,现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有五个义项(1)有机体受到体内获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2)化学反应。(3)打针或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4)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5)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3)把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的第(1)个义项与反映的第(3)个义项的区别在于前者泛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任何回答,如含羞草的叶子因触动而闭合等,较具体;后者是物质的普遍属性,较抽象。如人能在感知的基础上以思维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防止、防治?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它们都是动词,都有通过预防使之不发生、不发展下去的意思。使用时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防止通常用于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 防治通常用于疾病和病虫害等的预防和治疗,如防治非典。2.所及对象发生的时间不同。防止通常用于坏事发生之前,如南京市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该例中,南京在尚未出现非典从口岸蔓延的情况下,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用语是准确的。防治通常用于问题发生之后,既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又采取措施治理已经发生的问题。如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防治非典工作。这里,防治的意思为一方面对已患非典病人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不让更多的人染上非典。另外,在短语中,防止和防治都可发用作动词,如防止非典蔓延、防治 非典。但防治还可作定语,防止则不能,如关于非典的防治知识、防治措施。

  妨害、妨碍?1.妨害着重指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工作、学习外,还有健康、利益、荣誉2.妨碍着重指造成障碍,使不能顺利进行,程度较轻,对象常为工作、学习、交通、进步、活动等。

  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风俗、风气?1.风俗着重指风尚、礼节、习惯等,是社会长期形成的。2.风气着重指习气,是社会或某个集体普遍流行的如风俗习惯划龙船的风俗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旧风俗风气未开大开风气这个班风气不正,其中风气与风俗不互换。??风俗风气风尚?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肤浅、浮浅?这两个词的共同点都表示浅,不深。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浮浅的官僚主义作风。??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浅薄,肤浅。相同点都是形容词,都有浅薄的意思,都表示程度不深。例如1.在利益最大化原则驱动下,有些大众传媒的内容变得肤浅,显示娱乐倾向和游戏特征。2.?作为学生,即使有点浮浅的感受也不值得骄傲自大。词义侧重点肤浅肤,即肉体表层的皮,肤浅,如同仅仅触及皮肤表层。词义侧重点在不多,局限于表面的,不深刻的。例如在许多演艺圈人士呼吁改变内地演艺圈一些不健康现状的时候,有的演员指出了一些电视剧目前存在的肤浅、浮躁、快餐化等弊病。 浮浅浮,即漂在水面,引为空虚,不实在的。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的,不切实的。例如从这位作者切实与浮浅,精彩与平淡的参差不弃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她的天资,她的努力,她的幼稚和她的进步 。适用的对象 肤浅多与主观上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常用于理解、看法、学识、思想、理论、研究等,适用范围较大。例如我做了半个月的农村调查,得知了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很肤浅的,一点也不深刻。 浮浅多与客观上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的词语搭配,常用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文章内容、做法行为等方面,适用范围较小。例如东方朔虽以滑稽名,然诞谩不至此。《汉书》中《朔传》赞云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儿童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

  伏帖、伏贴?1.形容词,安稳、舒适。我住在这儿很伏帖。2.驯服、顺从。弟弟妹妹对老大哥都伏伏帖帖的。也作服贴。伏贴动词,紧贴在上面,把膏药伏贴在背上。

  扶助、扶植?1.扶助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人或处于成长阶段的集体,意在帮助2.扶植可为植物,意在培植,可也为人或抽象的事物,如亲信、傀儡、新生事物等,意在支持。

  抚养、扶养与、赡养?赡养一般用于幼对长;抚养一般用于长对幼;扶养可用于长幼之间,也可以用于平辈。

  黎明、拂晓 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腐化、腐烂?1.这对动词的意义都指变坏,是相同的方面。如,生活腐化,生活思想等都已腐烂透顶。2.但腐化有使动用法,可带宾语,如封建余毒腐化了这些人的心;腐烂没有此用法,不可带宾语。

  敷衍、应付?1、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2.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3.应付只有ABAB型一种重叠方式,敷衍除ABAB型外,还有AABB行重叠,敷敷衍衍是形容词。

  腐蚀、侵蚀?在用于人的思想时,侵蚀强调由外至内使受侵害,腐蚀强调使内部腐化变质。因此腐蚀程度更重。

  负心、腹心 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赋予、付与 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复员、复原 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相关学习: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网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