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改变损害健康行为已发布。湖北人事考试网将及时更新湖北医疗卫生、湖北公职考试、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医疗岗(E类)考试交流QQ群:450216336】,咨询电话:027-87870401
课程推荐:2019事业单位医疗岗笔面课程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报考指南
2019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健康行为这一考点,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类好就非常好记忆了。今天,就由华图的小编为大家总结改变损害健康行为的相关知识点。
健康行为是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健康行为不仅在于能不断增强体质,维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因为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多与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都可找到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可见,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一、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 概念 | 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 |
来源 | ①成功的经验 | |
②替代性经验 | ||
③言语劝导 | ||
④生理状态 | ||
意义 | 自我效能维持健康相关行为和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
二、健康信念理论
健康信念理论 | 概念 | 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用于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 |
理论假设 | ①个体感觉可以避免患病 | |
②采取适宜行动有助于避免患病 | ||
③相信自己能成功地采取推荐的行动 | ||
组成 | ①感知到的易感性 | |
②感知到的威胁 | ||
③感知到的益处 | ||
④感知到的阻碍 | ||
⑤行动线索 | ||
⑥自我效能 |
不知道通过上述的总结,大家对改变损害健康行为的相关知识点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