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选调生备考技巧

首页 > 湖北选调生考试 > 备考技巧

2014年湖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备考技巧之言语理解与表达篇

湖北华图 | 2014-04-26 16:13

收藏

  湖北华图    王征

  2104年湖北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部分已经拉下帷幕,2014年湖北省选调生的招录考试又将拉开大幕。选调生与公务员的招录不管是从程序和条件上来说,还是从考试的内容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单从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来说就有很大的区别:公务员考试当中言语部分的考查题目数量为35道,选调生考试中言语的部分为15道。从考试的内容上来说选调生考查言语的题型为: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病句歧义句、逻辑填空。题型比较分散,备考难度比较大。本文将着重对主旨概括、意图判断两个题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广大的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主旨概括题

  这个题型是公务员考试当中必考的题型,题目里面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做好其它题型的一个基础。 通俗来讲,主旨概括题目就是找出给定文段的重点内容或者是对其进行全面的概括。题型的标志则是设问当中有“主要”、“重在”、“概括”、“重点”、“旨在说明”等词眼。答题思路为:找出重点句--匹配选项--选出答案。怎么才能找出重点句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1.关联词法(递进、转折、因果、必要、并列);2.行文脉络法(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下面我们将通过两道例题来对这些技巧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例1.初唐的人们探究梁、陈、北齐的祸乱之源,往往归咎于淫靡的文风,并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文风,以适应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这对初唐文坛的建设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毕竟本末倒置。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风

  B.把文风不振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因是错误的

  C.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有利于文坛的建设

  D.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虽不科学,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析:答案为B,此题很容易误选D。在这个题目里面有一个转折关联词“但”,那么我们应该确认这个文段的重点内容是在但后面,后面只表达了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音是错误的。至于但前面的内容我们则不用去理会。

  例2.近日,有能源专家指出,目前全国不少城市搞“光彩工程”,在当前国内普遍缺电的形势下这是不适宜的。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时,占整个城市总发电量的2%,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容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搞光彩工程对国家和人民无益

  B.现在不宜在各地推广光彩工程

  C.上海整个城市的总发电量不高

  D.上海的灯光工程耗电量惊人

  解析:答案为B,此题很容易误选A。这个文段属于行文脉络当中的总-分结构,文段前面论述了观点:大范围搞光彩工程是不适宜的,后面则是通过上海的例子来论证了观点。A项描述有误。

  综上所述,当我们遇到主旨概括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和行文脉络的方法找出文段的重点。关联词就看那些表示递进、转折、因果、必要、并列的关联词后面的内容,行文脉络则找出“总”即可。

  2.意图判断题

  意图判断题是主旨概括题目的变形,两个题目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没有把这两个题目弄清而非常纠结。意图判断题目考查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给定文段的阅读来对作者的意图进行推断。题型的标志则是设问当中有“意在说明”、“意图”、“想要表达”、“意在强调”等字眼。答题思路分两种情况:1.明确文段重点内容-进行引申-选出匹配选项;2.明确文段重点内容-进行引申-无选项匹配或者选项错误-选择文段主要内容项。下面我们将通过两道例题来对意图判断题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例1.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解析:答案为D。从行文脉络上来分析,这个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前面提出观点即发明家处境很困难,后面则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发明家处境困难的原因,即产品卖不出去和没有人付给薪水。整个文段重点内容是在说发明家比较苦难,言外之意则是需要帮助。这是一道很典型的意图判断题目。

  例2.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

  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D.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解析:答案为B,此题目易误选C。整个文段是并列结构,每一句话都是在强调城市软实力。所以整个文段重点内容是城市软实力,言外之意则是需要我们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观察选项没有相关的引申项,因此答案选择B。如果此题目设问变成主旨概括,那么答案仍然选择B。

  综上所述,意图判断题目需要根据文段的重点内容进行合理的引申,如果选项当中没有引申项或者引申项是错误的,那么意图判断就变成了主旨概括。在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看清设问和选项,这样在做题目的时候便会易如反掌。

活动推荐:

2014年湖北华图选调生公考梦想季

2014年湖北选调生笔试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