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试题资料

首页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的各大景区迎来了大批旅客。但是“插队”等违背社会

未知 | 2025-07-22 11:49

收藏

  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的各大景区迎来了大批旅客。但是“插队”等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件频发,引发了网络的热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公德具有区域性与阶级性,在部分领域中适用

  B.社会公德对维护公共利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C.社会公德成为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D.是否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公德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相对来说它具有基础性、全民性、简明性、渗透性等特点,具体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其中全民性指的是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A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助于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规范、引导人民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全体的公共利益。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能充分体现个人的文明素养。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