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下列名言、诗句和其体现的哲学原理对应一致的是: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矛盾的特殊性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物质决定意识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否定之否定规律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高僧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意思是,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这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后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证重点。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A项错误。
B项: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反映经由经历、爱好、兴趣等主观性影响而产生差异,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刘禹锡的《秋词》,意思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这说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B项错误。
D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出自杨万里的《读陈蕃传》,意思是敢问自己房间里满是积土和灰尘,那如何能扫的了天下。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项错误。
扫码关注:湖北教师招聘信息网
回复:事业单位,0元领取事业单位抢分计划
回复:教师岗,0元领取事业单位D类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