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是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从哲学角度看,“掩耳盗铃”的做法违背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C.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掩耳盗铃”的故事讲的是: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违背了唯物论原理,因为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否则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作为物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并不否认意识由物质决定,而掩耳盗铃是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A项错误。
B项: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消极阻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
D项:唯物辩证法认为,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掩耳盗铃”的做法属于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并未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的哲理是“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项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试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