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试题资料

首页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笔试真题:人文科技(11.29)

湖北华图 | 2021-11-29 11:36

收藏

  1 、(单选题)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是:

  A.信息加密技术

  B.反黑客技术

  C.网络控制技术

  D.反病毒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是信息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信息加密技术是指利用数学或物理手段,对电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体内进行保护,以防止泄漏的技术。一般来说,保密通信、计算机密钥、防复制软盘等都属于信息加密技术。通信过程中的加密主要是采用密码,在数字通信中可利用计算机采用加密法,改变负载信息的数码结构。A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反黑客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防止黑客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缺陷、漏洞实施攻击的技术。反黑客技术不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网络控制技术是大量采用了Internet技术的新型网络控制技术,它可以实现传统SCADA(管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全部功能,同时在许多性能上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它是一个集合了Internet、嵌入控制、软件、网络、网页设计等技术的完善控制系统。这一控制技术的出现堪称是控制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反病毒是一种安全机制,它可以通过识别和处理病毒文件来保证网络安全,避免由病毒文件而引起的数据破坏、权限更改和系统崩溃等情况的发生。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计算机网络

  来源

  2015年陕西省食品药监考试真题第130题、2018.8.7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第66题

 

  2 、(对错题)距今约170万年的山顶洞人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三万年。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元谋人: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来源

  2015年湖北省孝感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第51题

 

  3 、(单选题)“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哪部小说的开场白:

  A.《安娜▪卡列尼娜》

  B.《玩偶之家》

  C.《变形记》

  D.《悲惨世界》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

  第二步,“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场白。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A项: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A项正确。

  B项:《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社会悲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其象征性剧作《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来源

  2019.10.20浙江省玉环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第30题、2020年事业单位公基万人模考第二十五季第44题

 

  4 、(单选题)中国首次飞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A.杨利伟

  B.聂海胜

  C.费俊龙

  D.翟志刚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义。A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C项:2005年10月12日随神舟六号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B、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翟志刚在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科技常识

  来源

  2018.12.9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民政局社区笔试真题第38题

 

  5 、(单选题)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它的目的是:

  A.突出房屋建筑的美感

  B.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

  C.有利于排雨

  D.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目的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屋檐的主要构件就是椽子,它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是支撑屋顶盖的材料。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化常识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21题

 

  6 、(单选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A.细胞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故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所以细胞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细胞核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封闭式膜状胞器,内部含有细胞中大多数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细胞核的作用,是维持基因的完整性,并借由调节基因表现来影响细胞活动。所以细胞核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所以染色体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生物医学

  来源

  2015.07.28江苏省如皋市夏季公开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37题

 

  7 、(单选题)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全唐诗》

  C.《花间集》

  D.《诗品》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B项错误。

  C项:《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C项错误。

  D项:《诗品》出自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是古代诗歌美学著作。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D项错误。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化常识

  来源

  2016.10.22山西省大同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真题第75题

 

  8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层

  B.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

  C.浒苔生成主要跟氯量有关

  D.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浒苔生成主要跟氨氮量有关。近年来,黄海中南部沿海由于经济发展和滩涂海水养殖的大规模进行,海水中氨氮量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形成了大面积的漂浮浒苔,绿潮灾害频频暴发。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雾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层。A项正确,排除。

  B项: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但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而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B项正确,排除。

  D项: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潮"。D项正确,排除。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自然地理

  来源

  2020年6月6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第13题、2020年事业单位公基万人模考第二十三季第37题

 

  9 、(单选题)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宇宙中的天体。当我们在夜晚看星星时,会感觉星星一闪一闪的,这是因为:

  A.星星的密度都大得惊人

  B.星星自身引力比较小

  C.大气遮挡导致的亮度变化

  D.星星内部的能量的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星星会一闪一闪的,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而大气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大气层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

  因此,选择C选项。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自然地理

  来源

  2020年11月15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第53题

 

  10 、(多选题)近年来,古装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时有众多情节的设置与历史实际不符的情况。下列影视情节与历史实际不相符的是:

  A.战国后期,秦国在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使用大量火药

  B.三国时期,魏蜀交战使用云梯攻城

  C.宋朝时期,穷苦人家每日食用红薯

  D.唐朝初期,学堂里的老师教授《三字经》

  正确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火药配方最早源自战国至汉初的“炼丹术”,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在唐宋时期才开始被用于军事方面。因此,战国后期不能使用火药。A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C项:红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一般认为,红薯约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故宋朝时期还无红薯可食用。C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D项: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三字经》最早出现于宋朝,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唐朝初期的老师不可能教授《三字经》。D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

  B项: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因此,三国时期魏蜀交战可以使用云梯攻城。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来源

  2018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写作试卷第40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