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是:
A.某国每年10万英亩湿地被毁掉
B.某国一半土地不再适合原始植被的生长
C.某国燃烧化石燃料使空气污染日益加剧
D.某国大平原上,99%的原始大草原不见了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空气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并影响气候。对于生物多样的威胁不如其他选项直接和严重。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择。
拓展
A项: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选项中10万英亩湿地被毁掉,会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B项:原始植被是指完全由自然形成而未曾受到明显人为影响的植被,其中不仅保存特有的珍稀物种,也保存了生物与环境的原有协调关系,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具有无可取代的实证价值。选项中某国一半土地不再适合原始植被的生长,会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D项:草原是种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形态,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选项中99%的原始大草原不见,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生物医学
来源
2019.1.5山西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下午场)第83题
2 、(单选题)古诗词中经常用到“西风”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的情感。
A.傲霜斗雪,坚贞不屈
B.落寞惆怅,游子思归
C.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
D.望月怀人、思乡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西风”这类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是出现较早的,也多为历来的诗人在表现相关的情感时频繁使用。在古代,西风一般为秋风,表现寂寞凄凉伤感的意象,常在秋天的诗句里。例如:“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该句中的西风就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落寞惆怅。并且,这里的西风把游子的形象衬托得更加孤独。因此,“西风”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落寞惆怅,游子思归的情感,常用来隐喻离情。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代表的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故古人常用梅花来表达自身傲霜斗雪,坚贞不屈。A项错误。
C项:菊花以洁身自好,凌霜自傲,冷艳清贞的品质被称为“花中隐士”。菊花进入文学作品后最早从屈原开始,后经陶潜益彰,历代文人骚客多所咏之,由此而愈来愈显其审美价值。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借菊花多抒发隐者的超然洒脱。C项错误。
D项: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项错误。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来源
2016年吉林省白山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第30题
3 、(单选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A.洛阳
B.信阳
C.开封
D.许昌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洛阳市,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信阳,别称申城,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孕育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楚国名相孙叔敖、北宋宰相司马光、上将许世友、政协主席邓颖超等著名历史人物,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开封(简称:汴),古称老丘、汴京,隶属河南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等美誉。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许昌(别名:莲城)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有“烟草王国”的美誉。许昌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曹丞相府、神垕古镇、春秋楼等景点。许昌现代工业体系齐全,是国家现代化机电研发基地、中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被评为中国文明城市。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来源
2021年4月24日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第69题
4 、(多选题)大气层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下列有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
C.现代螺旋桨飞机基本在平流层里飞行
D.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正确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越往高空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A项正确,当选。
B项: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B项正确,当选
D项: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C项:平流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适于飞机航行。但现代螺旋桨飞机因其发动机限制了升空上限,航程大部分只能在对流层(9000米以下),所以基本在对流层里飞行。C项错误。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自然地理
来源
2018.9.8河南省开封市市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90题
5 、(单选题)相同体积的50℃热水和10℃冷水相比较,()。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根据热涨冷缩原理,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热水体积大一些,换句话说,也就是冷水的密度比热水大。由此可知,相同体积的50度的热水和10度的冷水,冷水就重些
因此,选择C选项。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物理化学
来源
2015.6.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真题第29题
6 、(单选题)享誉世界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写的文学经典。
A.列夫托尔斯
B.卡夫卡
C.雨果
D.都德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克伦威尔》等,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叙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阿尔丰斯·都德,法国普罗旺斯人,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磨坊文札》《小东西》《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来源
2016.8.10安徽省桐城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真题第59题
7 、(对错题)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才形成沼泽: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因此,本题正确。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自然地理
来源
2020年9月26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第42题
8 、(多选题)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包括:
A.地核
B.生物圈
C.地幔
D.地壳
正确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人们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由内到外: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壳。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外核(地核)-内核。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
B项:生物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不当选。
地球外圈分为四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大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沼泽、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地球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都属于水圈。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对于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一直延伸到软流圈。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考点
人文科技
科技
自然地理
来源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78题
9 、(单选题)下列情形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秦朝农民种植玉米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故佛教在汉朝时就已经引入了中国。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故南北朝(420年—589年)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符合史实。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高温,十六世纪明朝时由来朝觐的穆斯林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秦朝时中国还没有玉米。B项错误。
C项:西周末年是中国早期的铁器时代,中国铁铠甲是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的铁甲,用作防具。而周武王伐纣是商朝末期。周武王不可能穿着铁制铠甲伐纣。C项错误。
D项:纸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故秦朝还没有纸,秦朝儿童也不能放纸风筝。D项错误。
考点
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来源
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第59题
10 、(单选题)最高人民法院最终核审的贪污案、或者是危害严重、或者是舆论关注很高,所有危害严重的贪污案都涉及到公职人员是否渎职的问题,但有些法院最终核审的贪污案并没有涉及到公职人员是否渎职的问题,根据以上论述,可推出()
A.危害严重的贪污案都得到舆论的关注
B.涉及到渎职的贪污案有些没有起到舆论关注
C.有些案子舆论关注度很高,但没有涉及到公职人员渎职问题
D.有些贪污案危害严重但舆论关注度不高
正确答案:C
解析
①贪污案→危害严重或关注度高,②危害严重→涉及渎职,③有的贪污案→不涉及渎职,从③开始推,可以知道有的贪污案不涉及渎职,对②否后得不是危害严重,对①否得是关注度高的。故本题选择C。
考点
人文科技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来源
2018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客观题部分)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