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错题)紧急公文的紧急程度一般写在公文首页右下角密级之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2.2,密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2.3,紧急程度。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题干中“首页右下角”说法有误。
因此,本题错误。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5.8.21河南省焦作示范区公基真题第20题
2 、(多选题)发文处理是对所收到的公文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公文文稿的形成、公文的制作、公文的对外传播、处置办毕公文四个阶段。其中,处置办毕公文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
A.立卷归档
B.清退
C.销毁
D.暂存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
第二步,处置办理完毕公文活动处置活动主要包括:清退、销毁、暂存、立卷和归档等环节。A、B、C、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拓展
处置办毕公文,包括:清退、销毁、暂存、立卷、归档等。
①清退,经过清理将有关办毕的收文按期退归原发文机关或由其指定的有关单位。清退的意义在于维护公文的安全,防止错误扩散,避免出现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和不良影响,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②销毁,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对失去留存价值或留存可能性的办毕公文所作的毁灭性处理。其意义在于保守公文中的秘密,避免无用公文的干扰,减少公文管理中无效的工作量。销毁秘密公文,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经主管领导人批准后,由2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擅自销毁公文。
③暂存,暂时留存保管一部分具有很高查考价值的重份公文(一份已立卷归档)和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时难以准确判定是否应予销毁的公文。其意义在于方便日常查考,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压力,挽救确有留存价值的公文使其更充分地发挥效用。
④立卷,将办理完毕且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公文编立成为案卷(公文的集合体,档案管理的基本单位)。其意义主要在于:保护公文,避免破损与散失;使公文化零为整,将零散公文按特定联系组成新的整体,从而便于查找和利用,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系统查考利用公文的客观需求;为档案工作提供管理的对象,为档案事业奠定基础。
⑤归档,将编立好的案卷及案卷目录按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来移交档案部门作为档案保存和管理。其意义在于使办理完毕的有查考价值的公文完成其向档案转化的过程,使公文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历史效用。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处理
来源
2018.9.22四川省绵阳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真题第93题
3 、(多选题)某学校是河南省财政厅直属学校,在业务上受河南省教育厅指导,该学校在业务上需要向河南省教育厅请示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河南省教育厅
B.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河南省财政厅
C.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财政厅
D.请示应该抄送给河南省财政厅
E.请示应该抄送给河南省教育厅
正确答案:A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主送机关又称抬头、上款,指对公文负有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机关的统称。请示的主送机关应按照“谁主管就向谁请示”的原则,不得同时请示两个甚至多个上级机关,防止上级机关相互推诿或意见不一致而误事。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请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主送一个主管领导机关,另外抄送另一个领导机关。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的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
因此,选择AD选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9.9.22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口岸业务综合服务中心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第45题
4 、(单选题)决议事关重大决策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它的要求不包括:
A.作者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
B.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阐述问题
C.要讲究论述的方法
D.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因此决议不要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需要将决议的内容简明的写出即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决议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决议事关重大决策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理论性。A项正确,不当选。
C项和D项:决议要求作者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阐述问题要讲究论述方法,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言简意赅。C项和D项正确,不当选。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其他(公文的基本知识)
来源
2019年广州市荔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招聘考试真题第25题
复合题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19年度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39号)通知,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决定开展2019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工作,新设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B大学欲拟文将有关事项传达给各相关学院。
打开资料
5 、(单选题)根据上述材料,所拟公文最适宜选用的文种是:
A.公告
B.意见
C.请示
D.通知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文种
来源
2019.6.29广东省茂名市直事业单位综合岗考试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7题
6 、(单选题)从行文方向上看,所拟写的公文属于:
A.泛行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下行文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意见,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各学院是学校的下属部门,因此所拟写的公文属于下行文。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泛行文是发布范围广泛,没有确定行文方向的公文。A项错误。
B项:上行文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如请示、报告。B项错误。
C项: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主要是函,也包括一些通知,通报,纪要。C项错误。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行文规则
来源
2019.6.29广东省茂名市直事业单位综合岗考试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8题
7 、(单选题)在起草该份公文之前,撰写人应首先弄清发文的:
A.紧急程度
B.政策法规
C.材料和结构
D.目的和主题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目的和主题是在公文起草前,撰稿人应首先弄清的,以便撰稿人选定公文文种和行文方向。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紧急程度是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A项错误。
BC项:政策法规以及材料和结构是公文起草时撰稿人应当做到的。BC项错误。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行文规则
来源
2019.6.29广东省茂名市直事业单位综合岗考试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9题
8 、(单选题)所拟公文的语言应符合()的要求。
A.准确、简练、严谨、朴素
B.精炼、夸张、生动、华丽
C.累赘、鲜明、朴素、准确
D.简练、庄重、繁复、朴素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公文内容应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达准确,文字精炼。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夸张”错误,B项错误。
C项:“累赘”错误,C项错误。
D项:“繁复”错误,D项错误。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写作
来源
2019.6.29广东省茂名市直事业单位综合岗考试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0题
9 、(单选题)所拟公文的成文日期应写:
A.政策施行的日期
B.公文打印的日期
C.公文撰稿的日期
D.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9.6.29广东省茂名市直事业单位综合岗考试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1题
10 、(单选题)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A.行文主体是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B.行文主体是秘书
C.结构上自由灵活
D.结构上是逻辑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行使职权、处理公务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行文主体决定了公文的法定效用和规范格式。由此可知,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特点是公文的行文主体是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因此,选择A选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概述
来源
2016年江西南昌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6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