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文件中出现签发人姓名时,意味着该文件是:
A.上行文
B.下行文
C.平行文
D.双行文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六项,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等。
平行文是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等。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批复等。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7年山西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上午场)第71题
2 、(对错题)应用文的特点概括为文体的实用性、体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真实性和语言的艺术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事务公文知识。
第二步,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它具有实用性强、真实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格式化比较固定的特点。其中,“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一切文章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对于这一点,各类文章要求不同。它反映的情况、问题,叙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发布、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是确有的,不能经过任何艺术加工。
因此,本题错误。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事务公文
来源
2018.8.11山西阳泉市直公基真题第97题
3 、(单选题)报告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A.向上级汇报工作
B.向上级反映情况
C.向上级汇报灾情需要救助
D.答复上级的询问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向上级汇报灾情需要救助”不属于报告的适用范围,C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文种
来源
2016.5.22广东省江门市事业单位笔试真题第60题
复合题
4 、(单选题)根据公文标题的写作要求,该公文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缺少介词
B.缺少事由
C.事由不明
D.文种不当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和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类型。凡是有请求事项,需要指示、批准的应为请示,不得写成报告,也不得写成请示报告。所以说,该公文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种不当。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91题
5 、(单选题)从主送机关看,该公文存在的问题是:
A.党政机关交叉行文
B.越级行文
C.多头主送
D.主送机关不明确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某镇的中心小学应该向镇政府行文,材料中向县政府行文属于越级行文。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行文规则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92题
6 、(单选题)按照公文写作要求,该公文正文的主要问题是:
A.事实陈述不生动
B.不符合“一文一事”要求
C.提出要求不具体
D.语言不够简洁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根据公文内容可知该公文文种应该是请示。请示是“一文一事”,不得在一个公文里有两个请示事项。该公文中请示了“消防栓”和“科技馆”两件事情,不符合“一文一事”要求。
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行文规则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93题
7 、(单选题)该公文结束语不规范,正确写法应该是:
A.以上报告请审阅
B.以上请示请批准
C.妥否,请批示
D.妥否,请批准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根据内容,该公文文种应为请示,“特此报告,请批准”不符合文体。应该为“妥否,请批示”。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请示和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类型。凡是有请求事项,需要指示、批准的应为请示,不得写成报告,也不得写成请示报告。结束语应该做到礼貌尊敬,用词得当。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94题
8 、(单选题)该公文成文时间不规范之处是:
A.成文时间不准确
B.写法不完整
C.写法不规范
D.成文时间不具体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5.4的规定,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材料中用的是汉字表示,写法不规范。
因此,选择C选项。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格式
来源
2017.5.29江苏省丹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A类)第95题
9 、(单选题)公文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实际出发,这说明公文具有()的特点。
A.政策性
B.实用性
C.可靠性
D.时间性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三条,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据此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公文实用性这一特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五条,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概述
来源
2016.4.16四川省雅安市《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第65题
10 、(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要告知民众发行新版人民币,应采用的文种是:
A.决定
B.通知
C.通告
D.通报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本题中,中国人民银行要告知民众发行新版人民币属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考点
公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文种
来源
2019年山西省(下午)三支一扶笔试真题第6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