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食物常与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纪念有关。下列选项中,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食物与其所纪念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寒食节——冷食——介子推
B.端午节——粽子一一屈原
C.春节——年糕——伍子胥
D.冬至——饺子一一李时珍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由此可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而不是李时珍。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A项正确。
B项: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B项正确。
C项:伍子胥,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相传春秋末期伍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如果国家有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从此以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年夜饭就吃年糕汤来纪念伍子胥。C项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