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以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1)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
(2)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
(3)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
(4)要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
A.(1)(2)
B.(1)(3)
C.(2)(4)
D.(3)(4)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由于清代的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这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要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2)(4)符合题意。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B项:题干说明了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1)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说法错误。A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D项:(3)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说法正确,但题干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D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