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最能体现的管理学原理是:
A.帕金森定律
B.鲶鱼效应
C.刺猬法则
D.彼得原理
【答案】D
2.当公文排版后所剩余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字距、行距的措施加以解决:
A.难解决时可出现空白印章
B.也可采取标识“此章承正文”方法解决
C.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
D.也可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方法解决
3.下列属于上行公文的文种是:
A.请示
B.指示
C.通告
4.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其构成要素不包括:
A.论据
B.论述
C.论证
D.论点
【拓展】A项: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与题意不符,A项排除。
B项: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与题意不符,B项排除。
C项: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题意不符,C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5.5,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这样,可使印章与正文末尾同处在一页上。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5.1的规定,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A项错误。
B项、D项:出现题干情况,不可采取标识“此章承正文”或者“此页无正文”方法解决。B项、D项错误。
D.批复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文种。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按照行文方向,请示是上行公文。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法定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共计十五种,废除了指示这个旧文种。B项错误。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是下行文。C项错误。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批复是下行文。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并选错误项。议论就是议事说理,是公文作者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述,提出看法或措施,表明观点和态度,证明或反驳某一观点的表达方法。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由此可知,论述不是议论的构成要素。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论据,就是论述论点的依据。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是议论的三要素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