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基试题及答案解析【12.9】
相关阅读: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汇总|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汇总
1. 著名学者王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1.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抓取关键词的能力,材料中心话题是“士大夫”一词唐宋之际的改变,唐代之前“大夫”、“士”属于贵族阶层,凭借血缘关系定贵族等级。而宋代以后,“士大夫”成为普通人中精英人士的代称,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地位的形成不仅看血缘出身,普通人也可以跻身上层,对应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条件下,普通人通过寒窗苦读也可晋升统治阶层。故本题选B。
2. 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结构严整,规矩整齐
B.草书——存字之梗概,损楷之规矩,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C.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D.行书——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2. B【解析】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故B项,“损楷之规矩”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是“损隶之规矩”。其他三项正确。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