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顺序是:
黄昏酒醒,灯孤人寂,先生是否想起缘缘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戚老友,小聚闲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
(1)清茶之外,佐以小酌,上灯不散
(2)油灯暗淡平和的光度和建筑的亲和力
(3)形式朴素,不事雕琢,却高大轩敞
(4)安心舒适,娓娓不倦
(5)正南向三开间,中央铺方大砖,西室铺地板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东室为饮食间
A.3-5-1-2-4
B.5-3-4-2-1
C.3-5-2-4-1
D.5-3-1-2-4
解析
第一步,先分析第一横线处。根据“——”可知,第一横线处所填的句子应该对“缘缘堂”进行介绍。对比(3)句和(5)句,(3)句“形式朴素,不事雕琢,高大轩敞”为宏观介绍,(5)句为具体细节的描写,应该先(3)句后(5)句,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再分析第四横线处。下文提到“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其上文应该提到是什么“笼罩”了感情。而(2)句提到“油灯暗淡和平的光度和建筑的亲和力”位于第四横线处恰好合适,即油灯的光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A选项。语句通顺,符合逻辑。
因此,选择A选项。
7.(单选题)“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从宏观上说,礼是用来济世安民的,“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从微观上说,礼是用于典礼仪式的。中国古代作为仪式的礼非常多,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这五礼之分,________________。所以古人有言,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可见,礼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恭敬、尊敬之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被古人看作是天经地义、人道所依的最高原则
B.但本质上都是通过祭祀神灵以求取幸福的宗教活动
C.从形式到内容都反映着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D.但所有的形式都反映同一个理念,即恭敬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上文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礼的作用以及礼的种类繁多,后文通过“所以”强调古人认为各种礼要表达恭敬、尊敬之意,可知“所以”后的内容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横线处的句子也应体现“恭敬、尊敬”之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内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最高原则”表述过于绝对,且无中生有。B项“求取幸福”“宗教活动”均为无中生有,无法保证上下文话题衔接。C项:该项强调的话题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与文段“恭敬、尊敬”话题不一致。
8.(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很低,唐代就严令禁止商人做官,甚至规定从商者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到了明代,朝廷虽然认同商贾“互通有无”是社会所需,但早期在商人衣冠上依然有严苛的规定,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从商者日众,这些围住商贾的条条框框也逐渐失去往昔的效力,尽管如此,商人在日常用度上的自由也还是有限的,“吃”成了扬州富商可供选择的为数不多的斗富机会,于是,扬州商贾一掷千金,在“吃”上无所不用其极。
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说的是:
A.扬州饮食发展的不同阶段
B.扬州人爱吃重吃的深层原因
C.商人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D.扬州富商奢侈的“吃文化”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论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政府严令限制商人的行为,到明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条条框框的限制失去往昔的效力,通过“尽管如此”引出商人的日常用度还是受限的,“吃”成了扬州富商的斗富机会。尾句通过“于是”引出文段结论,“扬州富商在‘吃’上无所不用其极”。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接下来应围绕“扬州富商与‘吃’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D项与此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扬州饮食”“扬州人”均偏离文段话题“扬州富商”。C项:为前文论述过的内容。
9.(单选题)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代词“这”指代前面的内容,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③⑤哪句适合做首句不好判断。
第二步,观察句子,进行关联验证。②句中有“主要原因在于”,那么②句前面应为“提出问题”的句子,由此观察各句寻找提出问题句,发现③句为一个疑问句,因此③②要捆绑在一起,由此排除B项。①④句中都含有“天人合一”,④句中“这种天人合一”是对前面内容的指代,由此可以判定①句和④句捆绑在一起,且顺序为①④,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10.(单选题)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一项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
第一步,A项的意思是: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怅惘寂寥之情。没有提到“音讯不通”,也没有表达“相思”,排除A项。
第二步,B项的意思是: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这句诗能够表达“思念之情”,但是没有说明“音讯不通”,排除B项。
第三步,C项的意思是: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此二句说明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通过描写鱼雁说明“音讯不通”,表达了“相思”之情,正确。
第四步,D项的意思是: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表达作客他乡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是没有提到“音讯不通”,排除D项。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的内容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
因此,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