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园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是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
B.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外国侵略者烧毁
C.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D.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建筑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园林。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①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②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③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A项正确,排除。
B项: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B项正确,排除。
D项: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D项在,排除。
7.(单选题)关于我国文学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劝学》
C.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D.《紫钗记》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紫钗记》剧情取材于唐代小说《霍小玉传》,在保留《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美好、曲折的爱情故事,既继承了《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而《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故D项“《紫钗记》”错误,应为“《牡丹亭》”。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A项正确。
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B项正确。
C项: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董奉,医术精湛,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不收报酬,但要求:凡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园子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则栽种1棵,用卖杏的钱救济灾民。后来人们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人。
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被后世誉为“医圣”,撰写了传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在世界上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的治疗方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C项正确。
8.(单选题)某面馆每位服务员胸前都佩戴一个牌子,上面印有二维码,并写着“感谢打赏3元”的字样。每当顾客用完餐结账时,服务员就会建议顾客扫码打赏。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扫码打赏属于:
A.赠与行为
B.不合法的变相收费
C.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消费者的道德义务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57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题干中顾客结完账以后,服务员建议顾客扫码打赏的行为,是顾客(赠与者)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服务员(受赠者),服务员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行为,属于赠与行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C项:题干中是建议顾客扫码打赏,不是强迫,因此不属于不合法的变相收费,也不属于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项:扫码打赏属于消费者的自愿行为,不属于消费者的道德义务。
9.(单选题)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误的是:
A.诚信、公平、文明、和谐
B.民主、平等、公正、诚信
C.爱国、平等、富强、法治
D.民主、敬业、和谐、友善
解析
第一步,题干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公正”,并没有“公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0.(单选题)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我国西北干旱区造林、整地的力度,其主要目的是:
A.排除多余水分
B.增加热量
C.提高养分含量
D.蓄水保墒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国情。
第二步,造林整地是植苗、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和耕翻土壤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在干旱条件下起到蓄水保墒(shāng,保持土壤水分)作用,而在过湿条件下又能够排除过多的水分。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在湿润的条件下,造林整地可以使土壤孔隙度加大,排出多余水分。与题干不符。
B项:造林、整地会影响地表的光照强度和受光时间,改变热量状况,但并非主要目的。
C项:整地会加厚土层,减少土壤中石砾的含量,改变土壤肥力,但并非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