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7.24)周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1、(单选题)媒介失忆是指值得记忆信息的________,而媒介失声则是对值得记忆信息的________。迅速、真实、客观、准确地告知、报告和记载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和信息,本应是媒介记忆中的头等大事。媒介如果在重大社会问题或重要新闻事件上发生障碍性、麻痹性失声,对有文献和历史价值的信息熟视无睹,其实就是媒介的不记忆和不作为,是媒介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失 无视 失责
B.丢失 漠视 失职
C.消失 轻视 渎职
D.散失 忽视 塞责
2、(单选题)研究发现,光的照射可对人体组织修复产生积极影响。据此,使用激光或发光极管来提高人体组织修复能力,能够减少疼痛和炎症。利用这一光生物调节技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巴掌大小、既薄又轻能均匀发出柔和治疗光的贴片。该贴片只需贴在伤口处,就能祛除伤痛,并通过不断刺激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真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帮助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控制发射光的数量,还可扩大贴片的应用范围,治疗皮肤癌、阿尔茨海默症和抑郁症等病症。
关于文中的“贴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B.可自动调节发射光的数量
C.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D.利用了光可促进人体组织修复的原理
3、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单选题)上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
A.用兵要随机应变
B.用兵要体恤士兵
C.用兵要时刻警惕无所松懈
D.用兵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4、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单选题)上文第一段主要内容是:
A.论证扬长避短的重要性
B.如何灵活运用长处和短处
C.说明长处、短处可以相互转化
D.传授把短处转化为长处的方法
5、(单选题)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使之疑而却
B.吾之所长
C.此用长短之术也
D.人之情也
答案:
1、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前文“媒介失忆”可知,第一空应填入和失忆类似意思的词语,失忆即记忆缺失。观察选项,A项“错失”指错过失去,常用于表示没有把握住机会,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丢失”和C项“消失”都符合语境。D项“散失”指分散失落,上下文语境中没有分散的含义,故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词语应与前文“媒介失声”中的“失声”意思类似。B项“漠视”和C项“轻视”都有可能导致失声,无法排除。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B项“失职”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和“渎职”相比语义较轻,且与前文的“不记忆和不作为”意思类似,符合文意。C项“渎职”指专业服务者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导致伤害或损失,致使国家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语义过重,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原文“该贴片只需贴在伤口处,就能祛除伤痛,并通过不断刺激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真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帮助伤口愈合”。符合原文。B项对应原文“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控制发射光的数量,还可扩大贴片的应用范围”,是研究人员控制发射光的数量,而非贴片自动调节,不符合原文。C项对应尾句“还可扩大贴片的应用范围,治疗皮肤癌、阿尔茨海默症和抑郁症等病症”,符合原文。D项对应原文“利用这一光生物调节技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巴掌大小、既薄又轻能均匀发出柔和治疗光的贴片”,其中“这一光生物调节技术”指代的就是此原理,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B选项。
3、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段首句先阐述了一个观点,即“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后面则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解释说明。倒数第二句用结论词“故”引出了文段的中心,结论是重点,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故善用兵者以形固”,译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随机应变”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体恤士兵”指要为士兵着想,关心士兵,文段只在首句强调了要让士兵无所顾忌有所依靠,但并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C项“时刻警惕无所松懈”是文段中“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所体现的内容,但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本文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心术》。本文截取的为最后两段。译为: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4、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章第一段开头提出了问题,即“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翻译为: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即“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翻译为: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由文段通过“敢问”“曰”可知,回答的观点是文段的重点,文段为分总结构,“此用长短之术也”是第一段的主旨句,译为: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5、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使之疑而却”出现在“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此句译为: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所以A项“之”是代词,指代敌人。B项“吾之所长”出现在“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句译为: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所以B项“之”是虚词“的”的含义。C项“此用长短之术也”此句译为: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所以C项“之”是虚词“的”的含义。D项“人之情也”出现在“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此句译为: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正常的反映和情绪。所以D项“之”是虚词“的”的含义。综上,A项“之”是代词,指代敌人;B项、C项和D项的“之”字是虚词“的”的含义。
因此,选择A选项。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