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8月4日,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成功发射。
A.盘古号
B.句芒号
C.共工号
D.蓐收号
答案:B
解析:2022年8月4日,我国首
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
2.2022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结果正式揭晓。其中( )考古新发现是海岱地区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对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B.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C.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D.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答案:A
解析:岗上遗址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记录的天文现象是( )。
A太阳黑子
B哈雷彗星
C流星雨
D日食
答案:B
解析:
B项正确,“星孛”是我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春秋》对出现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记录:“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4.下列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和生产者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D.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即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项错误,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生产资料。
C项正确,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渗透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D项错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5.梁某在家里做题,做了两套题仍然不明白这个考点,做到第三套题的时候忽然开朗,梁某认为如果早知道就先做第三套题就好了。梁某的做法忽略了( )。
A.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量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B项正确,从不会到会就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前面2套题的积累,才有后边会做这类题目这种质变。题目中的梁某忽略了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才会认为只做第三套题就可以了。
扫码关注华图资料库微信公众号
(0元领取各项目考试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