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即有关名词、概念的含义与相关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地加以表述。
领会(Ⅱ):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加以理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或加以说明。
应用(Ⅲ):要求学生能运用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原理来解释和研究体育社会现象。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理解社会学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功能;掌握体育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第三节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分层的含义,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和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体育运动与经济
第二节体育运动与政治
第三节体育运动与人口
第四节体育运动与教育
第五节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
第六节体育运动与大众传媒
本章要求学生认识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分层问题,以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体育同社会的关系;学会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掌握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文化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文化的要素与特性
第三节体育文化概述
第四节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文化的特征形态;理解中国文化的要素与特性,体育文化的概念和产生的社会原因;掌握现代体育文化的概念、性质和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第二节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第三节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概念以及不同社会运行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社会的特质,理解社会现代化的标准和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不同社会制度的体育运动
第二节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
第三节中国体育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第五节职业体育的兴起与繁荣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背景和特征,了解体育制度改革的本质与动因,理解体育改革的过程、特点及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第七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不同社会角色的特点,掌握体育运动中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掌握社会互动的作用。
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
第二节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
第三节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改善
第四节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
第五节城市化过程中的体育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活方式的要素和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掌握生活方式的概念、分类以及与体育有关的生活方式要素。
第九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第二节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
第三节竞技体育与社会规则
第四节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
第五节竞技体育的分类
第六节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竞技体育的特点,理解竞技体育的社会本质,掌握竞技体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价值。
第十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社会体育概述
第二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第三节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
第四节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体育参与的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体育对维护社会健康做出的贡献以及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群体概述
第二节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妇女体育
第五节农民工体育
第六节残疾人体育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的特征,了解中国体育社团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二章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第一节民族问题概述
第二节体育运动与民族
第三节体育与民族主义
第四节宗教问题概述
第五节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民族的概念,理解、掌握竞技体育树立民族形象,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弥合民族之间的创伤的功能。
第十三章体育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体育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
第三节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社会问题的概念与特点、了解体育社会问题的种类。
第十四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
第三节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
第四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的标准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掌握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目类型有: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或者判断题,主要考核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观性试题可采用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体育群体、体育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参考材料
参考教材:《体育社会学》(第四版),作者:卢元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出版时间:2018年8月第4版.
参考材料:[1]袁方著.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C·赖特·米尔斯著.社会学想象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