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属于( )。
A.网络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2.小学期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心理特点为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在中学阶段,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3.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要求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4.小学数学老师在教除法时,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有12个馒头,每人吃了3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每人吃2个呢?每人吃1个呢?每人吃半个呢?”该数学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与思想性和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5.下列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 )。
A.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B.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C.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的词语
D.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理解力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版)第五章网络保护中第七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故本题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等规律。其中,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体现了阶段性规律。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要求。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题干中老师在教学生除法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分馒头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原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目标内容。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本要素有:(1)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2)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3)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性和独创性。(5)陶冶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增进国际理解。B选项感受伟人身上的可贵品质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AD选项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C选项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