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从教多年,对学生很了解,也很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他观察到班上的学生经常对自身和未来感到迷茫,喜欢讨论“我是谁?”“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等问题。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王老师班级的学生可能处于( )阶段。
A.主动对内疚
B.勤奋对自卑
C.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D.亲密对孤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发展理论。选项A,主动对内疚,这一阶段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选项B,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所学课程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选项C,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别的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选项D,亲密对孤独,这是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过去所达到的同一性加上这个阶段(从事工作,从事生产活动)的特点,就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在其中又不失掉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建立一种友爱关系,他就会产生孤独感,而不会有与人分享苦乐、互相关心这样的感情。根据题干描述属于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