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已出_成绩入口
相关阅读:2023年湖北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资讯汇总【成绩|资审|面试】
2023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已于5月16日14:00公布,考生可登陆2023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报名平台(http://nc.hbea.edu.cn/)查询成绩。湖北华图为大家提供成绩查询、成绩排名等入口,考生请及时登录各地市官网网站查询自己的成绩。
相关推荐:2023湖北教师统招面试提前学⇔ 面试加油包
相关阅读:2023湖北省义务教师资讯专题⇔ 历年分数线
成绩已出,不知道排名?不用怕,速来晒分看排名,及时查看对手分数,进面排名心中有数
戳此立即查看>>>成绩排名及岗位分差
2023年湖北中小学教师笔试成绩查询汇总:
试讲
试讲又叫模拟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行为,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也就是说,试讲和模拟课堂教学是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
说课
说课是教师在某种教度学场合中,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等,具体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阐释教学重点与难点,讲说教学过程以及所运用的教法和学法,然后与听课者共同讨论。研究其优点与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答辩
答辩是讲师评委与准教师考回生的直面交流过程,考生要在短时间内接受评委就教学进行的提问,并给出具体的回答。

教师招聘面试《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开辟新航路》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主要内容分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接下来学习世界近代史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和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意义。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和史料分析的方法,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内容,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合作探究和史料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感悟航海者的精神,培养勇于开拓、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说学情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进行学情分析很有必要。高中学段的学生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发表见解。所以我会基于这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案。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地图演示法有利于学生清晰的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路线,掌握知识要点。史料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四、说学法
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学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及探究学习。充分利用自学、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进行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
(一)新课导入
良好的导入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本节课我将采取视频导入法,向学生播放《大国崛起——海洋时代》片段视频,并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里面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海洋时代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之后,接着导入新课《开辟新航路》。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首先教师向学生补充知识点,对旧航路做出一个解释,让学生理解新旧概念的不同。接着向学生出示《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的描述、哥伦布和迪亚士的话语以及《世界通史》的部分内容,请学生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条件,最后由教师进一步汇总、归纳出哪些点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条件。学生阅读课本和总结答案培养其分析、概括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新航路的开辟。教师运用动画播放的形式演示四位航海家航行的过程,加深同学们对四条航线的理解和记忆,并请学生结合教材填空表格(新航路路线表格)。最后老师总结概括记忆口诀。采用地图演示法和表格图示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速记口诀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环节三:走向汇合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涉及到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较为生涩难懂,同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教师运用史料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世界及殖民地的影响三个方面,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新航路的看法,然后从整体上正确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事件的历史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