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事物决策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A.移情 B.共情
C.同理心 D.替对方着想
2.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3.( )策略是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整合协调”和“逐渐分化”的原则提出的重要教学策略。
A.先行领导者 B.先行组织者
C.先行引导者 D.先行操作者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 )。
A.顺应迁移 B.重组迁移
C.同化迁移 D.逆向迁移
5.在教学中,可能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概念学习方式是( )。
A.规则—例子—规则 B.例子—规则
C.例子—规则—例子 D.规则—例子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移情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故本题选A。
2.D【解析】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故本题选D。
3.B【解析】奥苏贝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讲授教学的原则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序列组织原则、巩固原则。并且奥苏贝尔针对这种教学方法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故本题选B。
4.C【解析】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同化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改变,知识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同化性迁移。故本题选C。
5.C【解析】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方式,先给学生一个定义,然后要求他们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表达这一定义。这种方法的效率比较高,比较适合高年级或者有了一定基础概念的学生。采用例子—规则—例子的方式,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他们总结归纳,推出一个定义,再呈现例子以巩固学到的概念。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建构对特殊概念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实际思维技能。其中例子—规则—例子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