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备考技巧

首页 > 湖北军队文职考试 > 备考技巧

2021湖北部队文职历史学知识: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湖北军队文职考试网 | 2021-02-01 22:58

收藏

  2021湖北部队文职历史学知识: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学说均受到排斥。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中央举办太学,把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自此教育被儒家垄断。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2.王充

  王充,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曾做过州郡小吏,大部分时间以教学为生。他著《论衡》一书,计85篇(今存84篇),20余万言。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神论,发展了古代的天道自然观。

  3.范缜

  范缜,字子真,南朝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范缜明确说明了人生富贵、贫贱的偶然性,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范缜著《神灭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有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两宋理学

  周敦颐是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继承了他的思想,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5.王阳明

  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左派王学)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

  6.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黄宗羲,人称梨洲先生,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其反君权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

  (2)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3)王夫之,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