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覃'临一线'史'无前例YY课程
如果说高考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好的学校和专业,那么,公务员考试则更为直接的决定我们今后的"前途"与"饭碗"。经过公考笔试的备考,我们了解到公务员考试是需要花时间准备的,而不是仅靠平时积累就足够了。但是在每年的笔试中,都会有一部分考生出现各种"发挥失常"。考生要想行测取得高分,除了要具备行测各个模块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外,更重要了解行测考试的"战略"与"战术",争取在考场上"发挥正常"。下面我们就行测考试存在的常见误区和考场技巧与各位考生做分享。
在行测的五大模块中,考生普遍认为数量关系难度较大,而常识模块又因为"海纳百川"而棘手十分,这都是常见的误区。因为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行测每个模块的难题、中等难度题和简单题的题量大都维持在2:4:4:的稳定比例。也就是说,每一个模块都会有灰常简单的题目和稍微努力下就能够快速做出来的题目。而很多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要么是产生"模块畏惧症"见到数量就"害怕",要么是"老黄牛"式啃骨头,在某些题目上"纠结"过久,这都是不可取的。
误区一:数学基础太差,数量关系果断放弃
在行测的五大模块中,数量关系可能是最难的部分,当然也是分值最高的模块,最终就成了很多考生头疼的问题。经历过大学阶段,长时间不做数学运算,再次接触小学奥数感到有难度实属正常。但是,咱们是要考上公务员,行测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最终目的是要区别出不同的考生,因此,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这是首位的。
数量关系完全放弃是不明智的,考生最好分配出时间从15道数量关系中,选择8-12道重点攻破,如果考生经过精心备考,掌握了解题技巧和方法,对数量关系的二十几种题型有所"研究",树立这个目标并不算高。假如考生确实对数学"畏惧",考生还是最好能从15道题目中"挑出"5-6道重点突破,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这个目标应该不成问题。大家注意,我们是在"挑出"自己认为读一遍题目就能有思路、有做出希望的题目,这些题目正是15道数量关系中简易题型,是一定能够做出来、做正确的题目。相比于完全放弃,我们还是要有几分的"入账",尽量的与竞争对手来开距离,而形成自己的优势。
除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模块也应引起所有考生足够的重视。因为资料分析对数量之间关系推导的要求不是很高,它侧重考查"对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说白了就是寻找合适的数据,做加减乘除的运算。掌握了资料分析的阅读技巧和计算技巧,资料分析就会成为考生的得分点,当然运算速度会因考生而异。
误区二:常识模块涵盖天文地理,面太广,考生选择果断放弃
有很多考生认为公务员考试中常识模块20道题目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法律、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难度太大,考场上最终选择放弃或置于最后草草了结,这实际上是很多考生的一大损失。考生应知道,常识题目的分数比重虽然是个大模块中最低的,但也达到了0.65分/题,而花了大工夫做出一道资料分析或数量关系题目,其分值不过1分/题。因此,选择将常识模块彻底放弃是极不明智的。
我们选择几个2013年413联考的常识真题,研究下常识模块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如何应对:
【2013年-413联考-9】关于《四库全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编修于乾隆时期 B.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
C.在编纂过程中纪晓岚贡献突出 D.分经、史、子、集四目
【2013年-413联考-10】关于京剧艺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是现代京剧
B.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主要有唱、念、做、打
C.京剧的主要题材是才子佳人的故事
D.京剧的脸谱一般用于净、丑两个角色
在以上两题目中,即使我们不了解《四库全书》,一套图书"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显然表达的过于肯定,是很明显的错误;即使我们不了解京剧艺术的具体常识,"京剧的主要题材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显然是有违事实,A选项中《红灯记》的题材显然不是"才子佳人",这又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类似的题目太多,太多。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常识题目考的有点偏,确实要求考生具备各种知识储备,但是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题目,只要考生根据自己经验认真分析,就能够判断其正误。在考试大纲介绍中,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因此,考生应重视常识模块,考场上给常识分配点时间,快速的将能拿到的"简单"分,果断收入囊中。
误区三:"要将所有题目做完"
也可以这样说,在2个小时内120道行测题目没有做完,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问题关键是我们在已经花了的时间里做的题目中,你究竟正确率有多少。很多考生存在这样的误区,一心力求速度,心里面很着急,想要把每一个题目都做出来,或遇到某些题目用"钻牛角尖"的决心,在两个选项间"纠结"。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很多应该作对的题目,因为草草选择答案而掉进考官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殊不知,时间就是在"纠结"中偷偷溜走的。因此,题目不必追求全部做完,要以正确率为前提,平衡与考试时间进度的关系。
行测考试,可以说考的是"战略"和"战术"。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同样适用于行测考试。在"战略"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要了解行测五大模块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有哪些技巧和方法,这是基本的要求,称之为"知彼"。否则,似乎有"裸考"之嫌。在"战术"上,考生要在平时模拟考试中,感受如何打胜行测这一无硝烟之"战役"。
首先,考生要具备时间意识,控制自己的做题进度,比如判断部分分配多长时间,在行测开考一小时的时候,进度应该到哪里。
其次,考生要具备舍得意识。要懂得有舍才有得,"咬定青山不放口"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挑能做的重点攻破,将难题、吃力题果断跳过、搁置后"议",将有限的时间放到简单题目和中等难度题目上,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考生应具备控局意识。也就是将追求正确率置于首位,寻找与时间进度的平衡点。
第四,考生要有紧张意识。大家会发现,当一个人在紧张时候,他的思维是最为敏捷迅速的。比如在六级考试要交卷时,你的阅读速度和涂卡速度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事实上,考场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时完全有必要的,紧张的神经会促使考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快速的阅读、分析、做出判断,这正是行测考试所需要的情绪。
相关推荐:
重磅推荐:'覃'临一线'史'无前例YY课程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次参加国考和联考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考场上全科平衡、整体提高的技巧。
一、进入考场。也许将笔试视为一场战役,你会不屑一顾。可事实上,它确实如此。也许你是一名应届生,也许你是一位有过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当你选择公务员考试,支持你努力备考的动力是什么呢?稳定的工作、体面的职业、专业对口……如果考生动力足够强、对职位足够渴望,用"战役"来形容这次考试并不为过,因为胜利品就是考生渴望的理想职业。进入考场就意味着号角已经吹响,在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里,考生可以静坐下来快速回顾几大模块的题型和主要解题技巧,重新回顾属于自己的固定答题顺序(比如"常识-判断-言语-资料-数量"),回顾时间控制方案,将数学常用的公式、资料分析估算用的分数等识记性内容回忆一遍,调整好作战状态。
二、拿到试卷。考生一般会提前5-10分钟拿到试卷。在这几分钟时间里,用最快的速度将所有考生信息填写完毕,然后开始浏览试卷(一般不会发生残页现象)。在这期间,尽可能完成以下目标:目标1、五大题型快速浏览,了解题量和难度。目标2、快速阅读数量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大概有几道题自己能做)。目标3、思考图形推理,做出几道;目标4、做出几道常识或者其它题型(有时间的情况下)。因为考官可能不允许翻动试卷,因此动作要十分低调。
三、考试开始。做题顺序和时间控制是作战"战术"的重要部分,你可能会解题技巧和方法,但考场上要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高的分数。当然,做题顺序没有固定不变的最佳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将其中的一种方案详细阐述,大家重点感受的是其中的策略思想。
步1:快速完成常识部分,20道题,用时应小于10分钟(参考时限为15分钟)。选择先做常识,一方面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常识题目可以用分析和排除的方法快速得到正确答案,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言语阅读的感觉,为后面做题目阅读奠定基础,而对于法律、地理或经济等题型,不会做的题目要果断选择,纠结的结果同样是不一定选对,只能浪费宝贵的时间。
步2:完成判断推理30题,约用时30分钟(参考时限为30分钟),此时用时达到40分钟。虽然2011年4.24公务员联考行测取消了类比推理,但是2012年4.21联考、2013年421联考又考到了,因此从多次考试来看,类比推理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常见的题型,我们需要将其考虑进来。具体的子模块做题最佳顺序是: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推理。各个模块解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图形推理解答出70-80%左右就可以考虑过渡到下一个模块了,类比推理要求你解答出80-90%,因为图形推理虽然做得快,但部分题目难度较高,不值得做太深,始终记住,不要过分执着于任何一个模块的单科高正确率。而定义判断需要解答出70-80%,因为这种题型的难度并不高,只是字数较多。逻辑推理字数较多,难度较高,一般来说只需要解答出60-80%即可以考虑是否该进入下一个模块了。切记,判断推理各个子模块题目的难度都不是完全按题号来提高的,只要整体解答的比例能达到刚才刚提到的几个数字,那么这一模块你足以拿到70%以上的好成绩了。
步3:完成言语部分40题,约30分钟(参考时限为35分钟),此时考试进度到达1小时10分钟,剩余50分钟时间用于完成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先做选词填空,之后是片段阅读。按照2013年4.21公务员联考来举例分析,40道言语理解,应该在30-35分钟完成比较合理。如果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那就意味着阅读速度有所欠缺,或者思考问题拖泥带水,选择答案不够果断,都是要改正的问题。言语费时达到30分钟时要给自己敲警钟,后面的题目要加快速度。总的来说,言语理解考试只要整体考虑清楚80-90%的题目即可,不要试图把40道题中余下的4-8个左右的难题全都考虑清楚,那样往往是得不偿失,赔了时间又拿不到分,一个模块拖垮全科。
做完常识和言语理解后,你会发现,还剩余50分钟,已经完成了全卷大部分的题目,剩下的时间还有1/3,而题量却只有资料和数量35题,心情自然会愉悦很多,这就已经是胜利了一半了。
步4:完成资料分析20题,约用时25分钟。资料分析分配的时间较多,目的就是要提高正确率。一般要做出12-16题,对自己要求高的同学应该力图做出80%以上的题目。因为这一个模块难度不是太高,但区分度很大,平均正确率只有40%多一点,所以做得高一点的话对自己的名次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多使用课堂上的估算方法,尽量减少死算。同学们可以自己测试一下,这一个模块你应该要做出60-80%的题目,拿到70%甚至80%以上的正确率也是正常水准,因为它题型变化不大,难度也不高,稳定性比较强,是我们拿高分的强大助力。对于运算比较吃力的考生,比较建议将每个小题的第5题放弃,因为这道题往往难度最大,需要考生计算或者分析三个选项的数据才能的得到答案。考生若将四个小题的第5题全部蒙一致的答案,命中1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然这是下下之策。
步5:完成数量关系15题,约用时20分钟。按照传统来说分为两个子模块,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如果两部分同时存在的话,要先做数字推理,再做数学运算。因为数字推理会的题做得很快,不会的题也很容易看出自己不会,不容易耗费时间。而数学运算这一部分,现在有一种大趋势是:取消数字推理,只保留数学运算。应该说,这种趋势其实是对大多数同学不利的,所以大家做题更要注重技巧,而不是每道题都列方程慢慢地算。
步6:涂卡时间约5分钟。涂卡时间一务必一定要留下来的,铃声响起,考官就会要求你起立,千万不要抱着祈求考官给涂卡时间,这是极其冒险的决定。
在公务员的考场上,从来不会评选某一模块的冠军,不管是言语理解满分也好,还是数量关系满分也罢,都只是考场外自我的夸耀,大家在考场上一定要有大局观,按照最合理的由易到难、由文科思维转换到逻辑思维再转换到数理思维的合理顺序来解题,并严格控制各个模块的预计解题百分比,才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让你在考场交卷时,能够有一种会做的题基本上全做完了的感受,这实际上就已经是成功的发挥了。
最后,祝愿大家在辛苦耕耘后取得理想成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