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笔试模拟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

湖北人事考试网 | 2024-01-21 11:11

收藏

  4.(单选题)“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在周朝的经典著作中,“士”是用来描述效力于“王”的贵族。“士”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有官职的人”,公元前6世纪之前,官员都是贵族出身。由于出身没落贵族、仕途坎坷、以教育为职业的孔子就是“士”,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延伸到包括文人在内,指称“知识贵族”,而不再只强调贵族出身。到了清代,“士”被宽泛地用于描述地方精英的领袖人物,他们受过教育,拥有财富和影响力,却未必是拥有官位的“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士”所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

  B.“士”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C.孔子对“士”这个词含义的影响

  D.作为“士”的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士”在不同时期指称范围不一致。后文具体论述了各个时期“士”的指称范围。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为主旨句,主要论述“士”的指称范围。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士”在周朝指的是贵族,不是“在古代”,表述错误,且片面。C项:孔子只是其含义变化的一个时代,片面。D项:“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无中生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