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水下文化遗产是指至少100年以来,周期性地或延续性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水下文化遗产的是:
A.澳大利亚沿海历时数百年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大堡礁
B.我国道光年间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沉没的商船“泰兴号”
C.迪拜于上世纪末在海中以人工岛方式建造的第一座七星级观光饭店
D.希腊克里特岛上发掘出的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文化遗迹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至少100年;
②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
③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人类生存的遗迹。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珊瑚岛大堡礁是海底自然景观,不属于“人类生存的遗迹”,不符合定义;
B项: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说明已存在“至少100年”,沉没的商船是人类产物,属于“位于水下”和“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人类生存的遗迹”,符合定义;
C项:上世纪末建造的饭店,不属于存在“至少100年”,不符合定义;
D项:希腊克里特岛上发掘出的新石器文化遗迹,说明当时建筑依然在岛上,不属于“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