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故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会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源流模糊,体用隔断,变异迭生。一旦借词身上的“异域特征”(诸如音素、音节的构成等)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外来词汇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B.本民族语言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
C.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本土化过程
D.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强调词语借用的常见普遍。接着通过“但”表转折,强调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会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所以文段的主要内容为词语借用的常见普遍及外来词汇逐渐本土化的情况。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无中生有。B项:“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表述笼统,没有提到“本土化过程”,不如C项全面准确。D项“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非重点,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外来词汇的本土化过程,而非其消失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扫码关注湖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后台回复【每日一练】查看更多湖北公务员试题和招聘
(每日更新备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