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笔试模拟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高分题库》判断推理模块答案解析:套题演练(十九)解析

湖北华图 | 2018-01-02 16:53

收藏

  套题演练(十九)解析
  判断推理(2018年国考)
  1.答案: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凌乱,优先考虑数量或属性。线条特征明显,优先考虑线条或者交点。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图形内部交点数量为0、1、2、3、4,呈等差数列,故问号处图形圆圈内部交点数量应为5。因此,选择C选项。
  2.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题干图形均由两个图形组合而成,其静态位置特征明显。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图形相对位置关系依次为相交和相切间隔排列,故问号处图形相对位置关系应为相切。因此,选择D选项。
  3.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凌乱,优先考虑数量或属性。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解法一:第一段三个图形均由两部分组成,各部分对称轴的方向关系分别为:平行、斜相交、垂直;将此规律应用到第二段,前两个图形两部分对称轴方向的关系为:平行、斜相交,因此,问号处应为两个对称轴方向为垂直关系的图形。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段,图1交点数为6,图2交点数为10,图3交点数为4,图1+图3=图2;将此规律应用到第二段,图1交点数为5,图2交点数为11,故问号处图形交点数应为6。因此,选择A选项。第三步,解法比较:根据选项特点,A、C、D图形两个组成部分均为对称图形,可知命题人的考查倾向为对称属性,所以答案倾向于选D。
  4.答案: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第一行,前两个图形去同求异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行经验证符合此规律,第三行运用该规律可得C项。因此,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将原图中的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标记为1——6面。A项:该项的前面和右面为原图中的2面和3面,则A的上面为原图中的1面,利用“找点看线法”可知,原图中经过这三个面的公共点有三条线,但A项中经过三个面的公共点只有两条线,不符合,排除;B项:原图中并没有该项中的上面,排除;C项:原图中3面和5面的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长直角边分别与1面和6面的空白三角形共用公共边,并未与阴影三角形共用公共边,排除;D项:三个面为1、4、5,将原图中1面向右依次滚动,将D项展开进行对比,二者完全一致,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6.答案:B
  解析:A项:利用一个水平面沿着竖向的中间部分进行切割,形成的两个立体图是完全相同的,排除;B项:无法得到完全相同或互为镜像的部分,可选;C项:利用一个与前方小长方体右侧面平行的垂直平面紧贴小长方体右侧面分割,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排除;D项:利用一个垂直平面沿着缺口位置的对角线分割,可得到两个互为镜像的部分,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7.答案:D
  解析: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选非题。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从前向后观察,正视图,正确;B项:从下向上观察,仰视图,正确;C项:从右向左观察,右视图,正确;D项:无法观察得出,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8.答案: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六个图形均由多个元素组成并彼此相连,考虑连接方式。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①②⑥图形为线相连,③④⑤都是点相连,分为两组。因此,选择C选项。
  9.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图形组成各不相同,但较为简单,无其他可数对象,考虑笔画。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①②⑤都是一笔画图形,③④⑥都是两笔画图形,分为两组。因此,选择B选项。
  10.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图形组成都有小圆,都在标记角,考虑小圆标记作用。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①③④小圆标记的是图形中的最大角,②⑤⑥小圆标记的是图形中的最小角,分为两组。因此,选择D选项。
  11.答案: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由一定的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等引发的;2.凝结为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的道德准则。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赵某答应了丈夫的临终请求”,属于预先的承诺,“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属于遵守了诺言,符合定义;B项:“陈某报警和喝止”,并未体现“预先的约定等”,也没有涉及“遵守诺言等的道德准则”,不符合定义;C项:“王某要求张某还钱”,并未体现张某“遵守诺言”,不符合定义;D项:“李某父亲要求李某发动捐款”,并未涉及“预先约定等”,也未涉及“遵守诺言等道德准则”,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
  12.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相机调控”,其关键信息如下:1.政府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2.灵活决定当前应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政策措施;3.重在“预调、微调”、“怎么做”。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甲国政府提出“下限”、“上限”,是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并未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也不是“灵活决定采取哪项措施”,不符合定义;B项:乙国政府提出“双引擎”策略,是根据不同的市场主体等,而非根据“市场情况等”,不符合定义;C项:丙国政府根据的是一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灵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符合定义;D项:丁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并没有国家的调控手段参与其中,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13.答案: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举重以明轻:对于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允许;2.举轻以明重:对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轻为而被禁止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禁止。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公园攀折树枝”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园采摘树叶”属于情节比其轻的规定,符合“举轻以明重”,判断正确,当选;B项:“打伤夜无故入人家者”属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唐律规定主人打死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属于情节比其重的规定,属于“举重以明轻”,而非“举轻以明重”,判断错误,排除;C项:“携带大型动物的行为”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小型动物”属于情节比其轻的规定,属于“举轻以明重”,而非“举重以明轻”,判断错误,排除;D项: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可以直接推出“15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不涉及“法律当然解释”,判断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14.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接触脱敏法”,其关键信息如下:1.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2.通过示范,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属于直接让病人接触所惧怕的对象,而不是“通过示范”的方法,不符合定义;B项:“将有关蛇的童话故事”,不属于让孩子“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之中,不符合定义;C项:“录下孩子看见蛇之后的表情等,并播放给他看”,不属于让孩子“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之中,不符合定义;D项:“让孩子直接接近和触摸蛇”,属于直接让病人接触所惧怕的对象,“先让孩子旁观别人接触蛇的过程”,属于通过别人的“示范”,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15.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独立证明法”,其关键信息如下:1.证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2.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哪一个人见过,哪一个猴子变成人?”,说明没有证据证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为真,即直接说明该命题为假,不符合定义;B项:“难道仲尼以前的人都生活在黑暗之中?”,是先假设甲的话为真,然后推出“仲尼以前的人都生活在黑暗之中”这一荒谬的结论,不符合定义;C项:“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是与甲的话相矛盾的命题,“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也在谈道德”,是对甲的矛盾命题的证明,进一步可以说明甲为假,符合定义;D项:“如果人性本恶”,是假设甲的话为真,推出“道德规范又从何而来?”,即推出了“道德规范没有了来源”这一荒谬的结论,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16.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词1.表意上没有相关性的甲乙两事物。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消防车”和“警笛声”,两事物在表意上没有相关性,符合定义;B项:“法院”是可以实现公平的场所,“天平”象征公平,属于表意上具有相关性的两事物,不符合定义;C项:“医疗机构”和“十字标记”,两事物在表意上没有相关性,符合定义;D项:“体育比赛裁判员”和“哨声”,两事物在表意上没有相关性,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17.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声音最低值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A项中“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的结果却是“音量逐渐变小”,并未出现“另一声音”,不符合定义;B项,“老师得大声说话学生才能听见”是因为“教室吵闹”,说明老师声音的最低值因另一声音对出现而提高,符合定义;C项:人类无法听到蝙蝠等动物的声音是因为声波频率的问题,而没有涉及题干中说的“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的情况,不符合定义;D项:安静的房间内只听到了闹钟的“滴答”声,没有另一种声音,因而不涉及题干中说的“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的情况,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18.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拥有者所具有的独特能力;2.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李厂长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属于“判断决策能力”,符合定义;B项:技术员陈某整合两种技术,属于“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C项:“慕名而来”说明是受到名声的吸引,而非能力,不符合定义;D项:设计师王某的设计新颖、风格清新,属于“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19.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企业;2.利用电子通讯和网络手段;3.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某市政府”不是“企业”,不符合定义;B项:“收集网络数据”等,不属于“与客户之间高效、直接、自主、往复的沟通”,不符合定义;C项:“为客户提供免费检修服务”,不属于“通过先进的电子调式和网络手段”,不符合定义;D项:“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属于利用网络手段,“生产出来家长需要的玩具”属于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20.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词1.向潜在消费者2.使其获得产品或服务体验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某饮料公司请路人品尝不同口味的饮料。“路人”属于“潜在消费者”;“品尝”属于“使其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体验”,符合定义;B项:“邀请可能成为目标客户的路人”属于“潜在消费者”;“路人为他们拍照,借机向其宣传新功能”属于“使其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体验”,符合定义;C项:用户可免费使用三个月。“用户”属于“潜在消费者”;“免费试用” 属于“使其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体验”,符合定义;D项:“定期寄送产品杂志、推送优惠信息等”不属于使消费者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21.答案:C
  解析:第一步,题干造句子为:不懂法律知识的成年人是法盲。第二步,分析选项。C项造句子为:不认识字的已成年的人是文盲。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A项:路盲是指没有方向感或者方向感差的人,并不是看不懂地图的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夜盲是指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症状,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雪盲是指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引起的炎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2.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关系。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所以众人拾柴必然造成火焰高的结果。第二步,分析选项。B项中: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所以多行不义必然造成自毙的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B选项。A项: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做事追根求原,不放过疑漏的地方,一定要把事情或问题搞清楚。打破砂锅与问到底不是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不识抬举、不知好歹。敬酒不吃与吃罚酒不是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四海之内皆兄弟指亲如一家。四海之内与皆兄弟不是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3.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近义词关系。羔羊跪乳指小羊跪着吃奶,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鸦反哺指乌鸦长大后,会本能地喂养照顾自己的母亲。二者均表达要有感恩之心,为近义词。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中魂不附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二者均表达惊慌,为近义词。因此,选择A选项。B项: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惊鸿一瞥指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二者不是近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喜欢表现自己;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二者不是近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朽木难雕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孺子可教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二者不是近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4.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必然属性。花椒一定是麻的,麻是花椒的必然属性。第二步,分析选项。D项中火焰一定是热的,热是火焰的必然属性。因此,选择D选项。A项:月有阴晴圆缺,不一定是圆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水泥和水之后可以有硬化的作用,但硬并不是水泥的必然属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饮料有冷饮与热饮之分,不一定都是冷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5.答案:D
  解析:第一步,题干中卤蛋是用各种调料或肉汁加工成的熟制蛋;松花蛋是用生石灰、食盐、黏土等包裹在蛋壳外腌制而成的蛋。二者均是蛋经过加工而成的,是并列关系,与蛋是种属关系。第二步,分析选项。D项中:白茶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乌龙茶指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二者均是茶经过加工而成的,是并列关系,与茶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D选项。A项:红豆与四季豆均是豆科植物,但二者不是豆经过加工而成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牛油是从牛的脂肪组织里提炼出来的油脂;植物油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二者并不是油经过加工而成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丝瓜与白兰瓜不是瓜经过加工而成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6.答案:D
  解析:第一步,题干中闪电战是用于突袭一种战术。第二步,分析选项。D项中斑马线是用于引导行人通过的一种标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D选项。A项:润滑油不是一种机械,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戈壁滩不是一种地形,而是地质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防空洞与轰炸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7.答案:A
  解析:第一步,题干中飞禽与走兽是并列关系,大雁与海鸥都是飞禽,与飞禽是种属关系。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中:锦衣与玉食是并列关系,蟒袍与霞帔都是锦衣,与锦衣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B项:蛟龙不是卧虎,二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珍馐与美馔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花、鸟、鱼、虫是四种生物,是并列关系,鹦鹉与画眉均是鸟,而不是花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28.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为填空型题型,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比较。第二步,滤芯装置是净水器的组成部分,汽缸是蒸汽机的组成部分,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B项:净水器是设备,汽缸是元件,前后逻辑关系顺序反了,排除。C项:净水器有家庭式的,对应关系,发动机和汽缸是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净水器可以净化自来水,对应关系,活塞和汽缸是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29.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为填空型题型,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比较。第二步,日记记载经历,内存存储数据。因此,选择B选项。A项:日记可以用来纪念,查证是动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日记和年鉴是并列关系(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计算机中的CPU可以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日记上面有日期(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不同的日期,记录不同的事情。图片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与计算机,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30.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为填空型题型,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比较。第二步,茹毛饮血是典型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现代都市是典型的先进科技生活方式,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A项:热带丛林是地点,与先进科技不对应,排除。B项:边远小镇是地点,与先进科技不对应,排除。D项:原始部落和宇宙航行两个词语之间缺乏逻辑对应关系,排除。
  31.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加强论证,并选择前提项。第二步,本题的论点是“扶贫必须扶智”,论据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C选项说明了知识、教育与阻断贫困的必然联系,属于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上述论证的前提。因此,选择C选项。A项:在表述贫困代际传递给教育带来的危害,而不是表述扶贫与扶智的联系,其不符合加强论证。B项:该选项表述的是富有阶层的教育问题,与上述论断中的主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D项:该选项表述的是扶贫与扶智工作的难点,与上述论断中的主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
  32.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并选择可以推出的结论。第二步,文段中描述了部分学生缺乏创造力,并且举例说明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在幼年时都比较淘气,而在一些家庭,小孩如果淘气就会被家长严厉呵斥,根据上述文段,结合主题一致性原则,可以推出B选项。因此,选择B选项。A项:表述内容幼年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过于绝对化。C项:原文为乖乖听话,创造力就有所下降,选项中描述可能缺乏创造力,表述不一致。D项:文段中没有体现选项中倾向的概念。
  33.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削弱论,并选择最能质疑的选项。第二步,本题的论点为心态乐观与否与健康没有关系。论据为一项对7万名50岁左右的女性进行的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被试与悲观被试在死亡率上并没有差异。A选项是在表述研究的被试中悲观的人更多患有慢性疾病,说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差异性,其能够对上述论证构成削弱。因此,选择A选项。B项:表述的是乐观人对待患病后的态度,与文段主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C项:表述中不能明确乐观与健不健康有无必然联系,其表述内容不是很明确,论据不有效。D项:表述的是女性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文段主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

  34.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削弱论证,并选择不能削弱项。第二步,找论点,列论据。题干论点是“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论据是“全球每年大型龙卷风次数增加,与此同时气候明显变暖”。此题选择“不能削弱”的选项,B项进一步解释说明气候温暖与龙卷风形成的关系,属于支持题干观点。因此,选择B选项。A项:通过增加反论据“气候变暖后,小型龙卷风次数没有明显变化”来削弱题干观点。C项:全球变暖仅仅美国中西部龙卷风增加,并非全国龙卷风增加,起到削弱作用。D项:指出其他原因“雷暴天气”导致龙卷风,并非全球变暖,是他因削弱。
  35.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加强论证,并选择不能支持项。第二步,找论点,列论据。题干论点是“利用该材料制成人工肌肉,给患者带来福音”,论据是“弹性超强新材料的各种优势”。此题选择“不能支持”的选项,C项“目前,人工肌肉尚不能与人体神经很好的契合,无法实现精准抓取物体等动作”,这个论据的角度不具备真实可靠性,所以不能支持观点。因此,选择C选项。A项:通过增加论据“比正常肌肉康复速度快”来解释观点成立,属于支持。B项:通过增加论据“柔韧性与正常肌肉十分接近”来解释观点成立,属于支持。D项:通过增加论据“该材料在室温下能自行恢复”来解释观点成立,属于支持。
  36.答案:C
  解析:根据条件(1),可知艺术课程至少有一天安排在第3天,假如艺术课程只开一次,那么艺术不能在第4天;假如艺术课程开设两次,结合条件(5)开设两次的课程不能安排在第3天,其中一次要安排在第4天,与条件(1)矛盾,综上,艺术课不能安排在第4天。因此,选择C选项。
  37.答案:B

  38.答案:B
  解析:根据条件(1)可知第3天有艺术,结合条件(4)可知,艺术与数学不能在一天,可见第3天不能是数学,根据条件(2)可知,第二天不能是逻辑学。此外,如果逻辑学安排两次,根据条件(5)可知,第4天一定有逻辑学,与以上同理可知第二天还是不能为逻辑学。可见,逻辑一定不是第2天。因此,选择B选项。
  39.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有限,利用代入假设法进行验证。A项:假设哲学可以开设两次,根据只有一门可以开设两次及条件(1)可知艺术在第3天;结合条件(4)可知,哲学的两次组合只能是哲学+数学和哲学+艺术;但条件(5)要求,开设两次的课程不能在第3天,则哲学+艺术的组合行不通,与条件(4)矛盾,假设不能成立,可见哲学不可以开设两次。因此,选择A选项。______

  40.答案:D
  解析:宗教课程开设两次,根据已知条件(5)可知,宗教在一次第4天,另一次在第1天或第2天。根据(1)可知,艺术在第3天。根据(3)可知,统计在第1天或第2天。根据(4)假设哲学与数学在同一天,因为第3天与第4天均有课程安排,所以哲学与数学只能在第1天或第2天,此时宗教、统计、哲学、数学均在第1天与第2天,则与已知条件“(2)数学课程只能安排在逻辑课程的次日”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由上述可知,哲学与艺术在同一天,即第3天。又根据“(2)数学课程只能安排在逻辑课程的次日”可知,数学在第2天,逻辑在第1天,又可知统计与宗教在第1天或第2天。所以,历史只能在第4天。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