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准 |
课程类型 |
特点 |
课程的设计方式(固有属性) |
学科课程 |
学习间接经验 优点是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 缺点是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
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 |
学习直接经验 优点是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缺点是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的知识学习。 |
课程的综合程度 |
分科课程 |
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 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 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 |
|
综合课程 |
|
课程管理、开发主体 |
国家课程 |
一级课程: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 |
|
地方课程 |
二级课程: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
|
学校课程 (也叫校本 课程) |
三级课程: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
任务 |
基础型课程 |
“三基”(读、写、算) |
|
拓展型课程 |
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
|
研究型课程 |
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
课程实施的要求 |
必修课程 |
在培养目标上具有等价性 |
|
选修课程 |
|
性质 |
显性课程 |
计划性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
|
隐性课程 |
师生关系、班风、雕塑、走廊、地面建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