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2015国免费面试测评预约
课程推荐:2015年国家公务员"99元"面试课程
课程推荐:2015湖北省考红领决胜44天
特别推荐:2015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热点概述
新华网2014年7月23日报道一则新闻:武汉最大人造湖将开挖,市民质疑早知今日你填湖干啥?
据悉,有“百湖之市”之称武汉要开挖市内最大的人工湖,相关规划已经进入公示阶段。
武汉本是“百湖之市”。建国之初,武汉市中心城区有大小湖泊127个。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湖泊消失,目前还剩38个。湖泊数量锐减,生活、工业废水对武汉湖泊的污染也屡禁不止,这让湖泊管理成为武汉群众的众矢之的。
该人工湖的建设方,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公园的建设是武汉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之初就已经确定了的,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其建设纯属公益性质。 既然是一个纯属公益性的湖泊建设,为何还会引来如此众多的吐槽声?
相关评论
凤凰网:“百湖之城”武汉要开挖人工湖了,但违法填湖、排污的现象仍在继续,且愈演愈烈。而在电视问政现场,尽管湖泊保护依然是热门话题,领导也还在台上冒汗,但问题仍难以解决。为何?想必人人都明白。
梦泽湖,武汉最大的人工湖要开挖了,希望最后不会变成一个臭水坑。还有,更不要几年后又填平了修广场、盖房子,公众的小心脏太脆弱了,经不起三番五次地折腾。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网友的反应其实还是批评我们现有的湖泊没有保护好,是对现在湖泊管理的一种批判,现有湖泊没有管理好的情况下跑去挖人工湖,给人很荒谬的感觉。”
网友“傲雪”:“那么多优质的天然湖泊被填占,而这边开挖人工湖,折腾!”
网友“蓉蓉”:“不支持搞人工湖,保护现有的天然湖泊就足矣。还有网友认为,相比较水面,市民更需要“绿肺”,因此建议绿化,“与其挖湖,不如多栽树”。
模拟题
武汉市政府该如何杜绝违规填湖的现象发生,保护好湖泊资源?
参考解析
武汉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依湖而建的住宅楼、商业楼以及高档娱乐休闲场所挤占着湖面。这里有政府的原因,也有投资商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完善的制度不仅是指的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其他的制度建设。具体说来,阻止武汉城市违规填湖现象的发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武汉市其实在2002年就出台过一系列针对湖泊治理方面的法规,可是这些法规有许多漏洞。2010年4月武汉市政府也颁布了《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2014年9月武汉市政府再次颁布《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这足以看出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在此之前有些部门喜欢打擦边球,比如以兴建公共设施的名义来填湖造地。因此,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在政策上有任何“弹性”,防止被利用。
第二,建立同一级别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和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与沟通机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踢皮球”的现象发生。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明确执法主体。在南昌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违规填湖造地事件,群众举报无果,各部门的理由都是填湖不属于其职能范围。因此南昌市规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湖泊保护的执法主体。
第三,组建一支打击违规填湖的执法队伍。应该建立针对湖泊巡查的长效机制,不能搞“运动性”打击。很多企业喜欢避风头,在风声很紧的时候停工和隐藏机械设备,在政府稍微放松对违规填湖监管的时候又重新开工。还有些企业在白天停工,晚上开工。以避免相关部门的巡查和处罚。
第四,建立有偿举报制度。如开通电话热线,建立举报信箱。专门接受群众在这方面的举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政府在执法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群众的帮助,因此应建立一个与群众直接联系的一个渠道。
第五,相关领导定期到湖泊周围进行走访巡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作为领导应该多听、多看、多做、少说。领导的定期巡查,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也能体现出政府在治理违规填湖和保护湖泊方面的决心。
第六,对已经被违规填埋的湖泊,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以防为主,还要做到防治结合。对一些填埋物进行清理,对在湖泊上的一些违规搭建,坚决予以拆除。
第七,发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在西方,新闻媒体的力量被称作除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足见新闻媒体力量的强大。因此,应鼓励新闻媒体在违规填湖方面的监督,让这些不法行为都暴露在阳光下。
总之,要对违规填湖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监控。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把这些措施都贯彻执行到位,形成常态的有效机制,还武汉这个“百湖之市”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