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有专家建议,为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住进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将农民现有的住房“叠起来”,从而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A.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他们大多表示不愿住楼房
B.建楼房消耗的资源与建现有的农民住房消耗的资源差不多
C.有农民表示,即使搬进楼房居住,他们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
D.农民住进楼房后远离田地,影响农业生产,会从效益上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
92.我国酸雨主要出现于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这是因为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来自沙漠的沙尘和当地土壤都偏碱性。
由此可以推出:
A.长江以北地区酸性污染物排放较少
B.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碱性的较少
C.沙尘天气可有效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
D.有酸雨的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的几率较小
93.有专家认为,家庭装修中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只能保证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相关行业要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害物质,因此在装修中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
由此可以推出:
A.建材行业应该进一步严格环保标准
B.建材行业应努力降低产品的有害物质含量
C.挑选好的建材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D.适量使用建材才能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94.为适应城市规划调整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某商业银行计划对全市营业网点进行调整,拟减员3%,并撤销三个位于老城区的营业网点,这三个营业网点的人数正好占该商业银行总人数的3%。计划实施后,上述三个营业网点被撤销,整个商业银行实际减员1.5%。此过程中,该银行内部人员有所调整,但整个银行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据此可知,下列陈述正确的有:
Ⅰ。 有的营业网点调入了新成员
Ⅱ。 没有一个营业网点调入新成员的总数超出该银行原来总人数的1.5%
Ⅲ。 被撤销营业网点中的留任人员不超过该银行原来总人数的1.5%
A. 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Ⅱ
C. 只有Ⅱ和Ⅲ D. Ⅰ、Ⅱ和Ⅲ
95.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这充分说明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
以下哪一项如果为真,方能支持上述结论?
A.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
B.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
C.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40%
D.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不足30%
【参考答案】
91.C.[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题干的结论是“让农民住进楼房是,节省大量土地资源”,B项没有体现土地资源,不能削弱专家的观点,D将节省土地资源偷换为土地资源的效益。如果C项为真,农民搬进楼房,也不把现有的房子拆掉,那么久不能节省土地资源,那么就削弱了题干的结论。所以选择C选项。
92.C.[解析]本题属于隐性论证型。由题干,北方酸雨较少,南方酸雨多;北方常有沙尘,而南方不常有沙尘。所以可以推出沙尘可以有效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所以选择C选项。
93.D.[解析]本题属于隐性论证型。由题干,即使建材符合环保标准,但大量过度的使用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因此,D项正确,“适量使用建材才能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所以选择D选项。
94.A.[解析]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型。由题干,老城区的营业网点占该商业银行总人数的3%,这三个营业网点被撤销,而“整个商业银行实际减员1.5%”可知,有的营业网点调入了新成员,所以Ⅰ正确。有可能被撤销的1.5%全都是其他营业网点的人员,所以Ⅲ不正确;由Ⅲ不正确也可得到Ⅱ不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95.A.[解析]本题属于支持论证型。如果A项为真,外地人在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而外地人在高收入人群中的比例不足30%,那么便说明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很困难。支持了题干的结论。所以选择A选项。
推荐阅读: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