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笔试模拟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

未知 | 2024-09-02 17:01

收藏

  8.(单选题)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刺激分化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刺激泛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刺激分化

  C.为突出品牌,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力图使顾客产生刺激分化

  D.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后,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利用的是顾客的刺激泛化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其关键信息如下:

  (1)刺激泛化: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

  (2)刺激分化: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被蛇咬后对蛇产生恐惧,进而对与蛇类似的井绳产生恐惧,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B项:从不同角度和远近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未体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符合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定义,说法错误;

  C项: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提高自己产品的辨识度,更好地区分开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的产品,体现了“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分化定义,说法正确;

  D项: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生产商想通过品牌连锁效应,利用消费者对其牙膏的喜爱和购买倾向,让消费者对其同名化妆品也产生喜爱和购买倾向,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