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中,按照文段字数和考查内容,我们可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分为三类:逻辑填空类、片段阅读类和篇章阅读类。而这三类,它们的做题时间也有所差异。》》》点击下载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30分
(一)逻辑填空。
文段字数相对较少,一般在100字左右,通常在50~150字的区间,文段结构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只要考生对常见词语或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深熟于心,并准确定位空格处所填词语对应的语境信息,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可控制在20~40秒之间。
(二)阅读理解。
文段字数相对较多,一般在200字左右,通常在150~250字的区间,文段结构多样。这里,只要考生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能够快速分辨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的特征,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可控制在30~50秒之间。当然,有些题目相对较难,比如语句排序题,此类题目可延长一下时间。有些题目本身不难,但耗时,比如细节理解题,时间也可稍作延长。
(三)篇章阅读。
材料字数很长,一般在1000字甚至1500字左右。该部分共有2篇材料,每篇材料下面有5道题;常以细节理解、语句填空和主旨类的题目为考查内容。由于细节理解的数量通常占到50%,加之材料字数较长,因此建议每个篇章的做题时间为5分钟。
按照以往的考情分析,省部卷中言语由15道逻辑填空、15道阅读理解和10道篇章阅读组成,按照我们上面的时间分析,这40道题的总体做题时间应该控制在30~35分钟。而市地卷中言语由20道逻辑填空和20道阅读理解组成,这40道题的总体做题时间应该控制在25~30分钟。而试卷上建议的做题时间是35分钟。所以,只要考生提升自己的文字素养,熟练掌握言语各种题目的解题技巧,再通过自己反复的训练和查漏补缺,言语的做题时间和正确率其实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考官命制试题的要求。
二、阅读窍门
言语题目中,一个让广大考生头痛的难题就是阅读速度和文段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道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这两个方面来突破。
(一)无用信息。
言语题目中有些信息是无用的,比如逻辑填空、语句填空和语句排序的提问方式,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像其他题目一样通过分析提问方式来确定他们属于什么题型,可以直接通过文段和选项来做题。
(二)无效信息。
无效信息主要是针对文段或材料来说的,虽然无效信息构成了文段或材料的一部分,但他们在理解文段和解题上通常起不了作用。
每类题目中的无效信息会以不同形式呈现:
1. 逻辑填空。逻辑填空选出的词离不开语境,而语境通常是通过空格附近的内容找出的。所以对于较长或有几个句子组成的文段,没必要从头到尾将句子阅读甚至理解一遍,只要通过标点符号(比如顿号、逗号、冒号等)、关联词(比如转折、递进、并列等)找出空格对应的语境信息,通过句子成分(比如主谓、动宾、修饰语与中心语等)找出空格相搭配的对象,就可以确定该空所填词语应具备的特征和要求了。当然,语境透露出来的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也适合于词句理解、语句填空和下文推断这一类题目。
2. 主旨类题目。像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态度理解这一类的题目,虽然文段字数很多,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根据文段中的某一句话来确定正确选项的。也就是说,其他的内容都是为这句话服务的,比如举例子、背景铺垫、援引他人观点等。所以,对待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略读甚至是忽略他们的存在。
3. 细节理解。建议大家先看选项,圈出每个选项所涉及的话题,然后去文段找对应。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句子根本和设置的四个选项毫无关系。另外,选项的顺序也并不是按照句子在文段中的先后顺序排布的。所以,那些与选项毫无关联或者与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无关的句子就是无效信息了。这样找出了无效信息,细节理解就不会那么耗时和烧脑了。
三、舍弃原则
言语题谈不上舍弃,只存在纠结。所以对于纠结的题目,给出大家几个建议:
(一)逻辑填空。
当不止一个词语放在空格处读得通顺时,我们就会纠结。但我们不要忘了,逻辑填空有一个原则是择优,也就是说某个词语更像正确的,或者说更符合语境,而那些与语境无关的词语就可以排除了。即选出的词语要遵循“透过语境看得出的优先于透过语境看不出的”这一原则。
当然,这一原则也适合于词句理解、语句填空和下文推断这几类题目。
(二)主旨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干扰项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类错误:话题偏离、无中生有、以偏概全、重点偏离。所以当遇到纠结选项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当然,如果有的题目已经超出了你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则可以果断放弃,选择一个符合常识的选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