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新大纲例题解读之判断推理发布如下。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招录9657个岗位共14537人,其中湖北招录372个岗位共计559人,报名时间:2018年10月22日8:00至10月31日18:00。考生应注意报名时间,及时报名。湖北人事考试网(http://hb.huatu.com/)将及时更新国家公务员、湖北公务员、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⑩:372901717】,咨询电话:027-87870401
“地表最强锦鲤”信小呆告诉我们,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年一度的国考即将拉开序幕,你准备好了吗?备战国考犹如打通关游戏,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逐一解锁判断推理的关卡。
第一关
图形推理
|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
例题 |
【例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解析
|
【答案】B
【知识点】规律类图形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题干,4幅图组成元素相同,考虑位置类考点平移;一条式的命题形式,以顺着看的观察路径为主。
第二步,寻找规律并验证规律,黑色元素是以顺时针的方向移动,每次移动1格。
第三步,辨析选项,问号处延续相同平移规律,B选项符合。 |
规则剖析 |
国考图形推理共10题,包括规律推理和立体重构。规律推理包括位置、样式、属性和数量;立体重构包括六面体、立体拼接和截面。
图形推理题看似简单,实则准确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考查的知识点多而广,很难找准切入点。关键大家要将高频考点牢记心里,熟练掌握图形特点与规律: |
修练秘笈 |
元素相同看位置,平移旋转和翻转
元素相似看样式,加减同异和遍历
元素凌乱看数量,点线角面素和部
最后记得看属性,对称曲直和开闭 |
第二关
定义判断
|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
例题
|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 |
解析
|
【答案】C
【知识点】单定义
【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关键信息。①长期从事;②工作重压;③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中老周忙得焦头烂额是由于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是能力的问题,不是工作压力的问题,不符合关键词“工作重压”,因此不属于“职业枯竭状态”;B.项中小李刚参加工作不符合关键词“长期从事”,因此不属于“职业枯竭状态”;C.项中刘经理的状况完全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职业枯竭状态;D.项中老王觉得工作都索然无味,并不符合关键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并且“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不属于“职业枯竭状态”。 |
规则剖析 |
国考定义判断10题,单定义、双定义、多定义。这种题型是多数考生见了脑袋疼的题,题目中涉及的定义往往专业性很强,许多考生在解题时通过理解加常识的方法来解题,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方法问题,其实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专业术语难度较大且实效性不强。快速解题的正确打开方式应为:忠于原文,优选排除法。 |
修练秘笈 |
找准定义中的关键词:主体、客体、行为和限定词;抱着找茬的心态比对选项,逐一排除。 |
第三关
类比推理 |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
例题
|
【例题】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
解析
|
【答案】C
【知识点】对应关系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题干逻辑关系,螺丝和螺帽是配套使用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四个选项均为配套使用关系,进一步辨析题干中螺丝和螺帽为一一对应配套使用的关系,A、B、D为非一一对应,B选项插座和插头为必须配套使用,与题干一致。
因此,正确答案为C。 |
规则剖析 |
国考定义判断10题,二元型、三元型和填空式,属于优中选优题型。不少考生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常识随意发散思维而忽略了此类题型主要考查的要点,因此,在做题时很开心,对答案时很伤心。要想在这个模块拿高分,熟悉考点是基础,紧扣相关性和最大相似性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多练习、多总结,方能提高准确率。 |
修练秘笈 |
要想在这个模块拿高分,熟悉考点是基础,紧扣相关性和最大相似性这两个关键词。理清思路第一步,寻找题干中语词的相关性,主要考查逻辑关系、语法关系、词义关系和词性。第二步辨析选项,逐个搜索与题干相关性保持一致的选项,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类比推理试题考查不仅仅限于上述四大考点,需要进行二级辨析才能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二级辨析如词义+感情色彩、语法+对应、对应+词性等。因此,这个模块需要通过多练习,结合多总结的方式进行备考,方能提高准确率。 |
第四关
逻辑判断 |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
例题
|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
解析
|
【答案】B
【知识点】削弱论证
【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论点。论点: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第二步,分析论据。论据: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
第三步,辨析选项。A选项提到古墓中还有西汉文物,未提及奎文陶片,也未提及雨水冲刷,无关选项,排除;B选项直接说明古墓没有漏水迹象,那么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一定不可能是由于雨水冲刷的原因至唐代墓穴中,否定论点,可以削弱;C选项说明唐代人也写夔文,并未明确表明墓穴中发现的夔文陶片就是该墓穴中而不是被雨水冲刷而来的,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D选项说明唐代墓葬的风俗,并未明确表明墓穴中发现的夔文陶片就是该墓穴中而不是被雨水冲刷而来的,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 |
规则剖析 |
国考定义判断10题,包括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和论证几种主要题型。这个模块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易错题的“集中营”,因此,成为大部分考生的主要失分点。 |
修练秘笈 |
翻译推理,先翻译后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真假推理,先找关系后看其他定真假再推理;
日常推理,四个原则和三个错误;
分析推理,排除法、最大信息和假设法;
论证,针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和前提进行加强和削弱;
用对方法“送命题”就是“送分题” |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虽然锦鲤不常有,但是,运用科学方法成为红鲤常有!希望大家吃透国考大纲,准确把握考试中的重难点后,再充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必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