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阅读下面一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分析并回答问题。
学生:我不想读书了!
班主任:那怎么行?
学生:学习没用……
班主任:谁说没用?不学习你怎么考大学?
学生:考大学干什么?出来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班主任:不考大学就能找到工作啦?告诉你,考大学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学生:那可不一定。没考上大学成功的人可多了,比尔.盖茨就没上完大学。
班主任:你能和比尔.盖茨比吗?比尔•盖茨世界能有几个?别异想天开了!
学生:反正我不想读书。
班主任:你可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不听老师、家长的话,你将来肯定会后悔的。
(1)请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教师语言是否合适,并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原则、方法调整此段对话。
(2)请以此案例分析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或有效沟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和心理原则。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在心理辅导原则的指导下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心,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即可。心去温暖他,急他之所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和他一起想办法。
(2)准备性原则。广义的谈话心理过程是师生心理活动共同完成的,并且教师的谈话心理对谈话有定向作用,对谈话的效果有重大意义,这也是这次谈话没有深入进行的原因。在与学生谈话之前,我没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此谈话显得有些被动。所以,在与学生谈话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对学生要作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点、个性以及近期的发展状况,考虑好适当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听、渴望听,并产生沟通的愿望。
(3)反馈性原则。谈话虽受开始时的定向心理影响,但不是就此固定束缚于它,谈话过程中必须以对方的语言和情感等作为反馈信息,及时对自己的情感和语言进行调节,使对话更有灵活性,这就是反馈性原则。这条原则是谈话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因为:(1)教师的定向心理不一定来自真实的刺激,遵守反馈性原则,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情感和语言,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2)教师的语言表达可能未充分考虑谈话对象的具体情况,利用反馈原则,可以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教师情感成分的多少与学生谈话的“摩擦力”成反比,因此教师应先调整自己,给学生更多的师爱和宽容,才能感动学生,收到教育效果。
总之,在与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我会尽量遵循此三条原则,力争把每次谈话都向谈心升华,以发挥师生间谈话的最大教育效能。
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 务 员 事 业 单 位 教 师 考 编 华 图 题 库微信公众号。
②关注回复“刷题”获取更多试题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