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在拍照的时候,如果别人拍得好,会询问对方用的什么牌子的照相机;如果别人拍得不好,则会说对方技术不行,甚至指责他。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实际上折射出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别人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外物,而不愿意去认同别人的努力和付出,而当别人出现问题时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指责别人能力不行,而不会去分析客观存在的因素,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欣赏,不能看到他人的长处,而只是看到他人短处,忽略他人的主观努力。
我觉得这极其不好,无包容则无共存,难以互促互进。
古语有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果人人都不懂得接纳他人、认同他人、欣赏他人,是不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共进努力氛围的塑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人思想过于狭隘、看待问题过于片面、缺乏阳光心态和包容待人的处事风格。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氛围的包容、和谐的宣贯、落实力度不足。要想减少这种不良情况的出现,我有以下的一些建议:
第一,做好宣传引导。通过视频、图文、案例等多种方式结合网络、电视等多渠道,向大众进行宣传,让大众能够有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认知,看待问题要全面到位的意识。能够通过不断的提醒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要全面看待,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分析问题,不只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在与他人相处时要看到他人的努力和付出,不能主观忽略他人的辛勤和拼搏,对他人的付出要进行肯定和赞扬,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对他人的正确看法要积极给予认同和肯定,以此来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提升。
第二,加强社会氛围塑造,形成积极乐观、包容待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社会上通过树立正面人物、丰富的宣教活动等方式,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众意识、并践行与人相处时要多从积极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多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勇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方能尽快提升自己能力;在和他人相处时如果遇到问题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于苛责别人,要有包容之心,求同存异,方能促进双方和谐相处。
第三,持续加大素质教育改革力度,能够教书育人、提升大家的为人处世能力。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以教育局为主导,结合社区、企业联动开展教育工作,让处事能力成为大众可以接触、可验证、可操作的学习系统让大众能够接触。课程内容中,可以包括自我情绪控制、课外知识拓展、传统文化宣传、沟通技巧教授等,从而让大家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不激动,懂得照顾他人感受。不断充实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相信通过以上的种种努力,这种不良现象能够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共建一个和谐、包容的人际环境。
扫码关注华图题库微信公众号
(每日更新备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