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常识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常识试题

(单选题)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

湖北华图 | 2021-09-12 16:37

收藏

  (单选题)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下列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是:

  A.赖某、宣某经商量用化工原料二氧化硒掺过硫酸铵后当作纯二氧化硒出售,以每公斤430元的合同价格售出425公斤

  B.陈某以假金项链冒充纯金项链出售,每条金项链24克,价值人民币4600元,共售出三条

  C.某建筑公司承建价值300万元的住宅楼,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导致住宅楼还没有验收就有了裂缝

  D.孟某以二手车冒充新车,与肖某以30万元的价格签订汽车销售合同,但孟某在车款到手后携款逃匿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生产者或销售者;

  ②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③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赖某、宣某属于“销售者”,故意把掺过硫酸铵的二氧化硒当做纯品出售,销售金额为430×425=182750,属于“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符合定义;

  B项:3条项链销售金额为3×4600=13800,不属于“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符合定义;

  C项:建筑公司只负责建造,并未出现销售行为,未体现“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符合定义;

  D项:以二手车冒充新车,不属于“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且不一定是伪劣产品,并且车款到手后携款逃匿,是诈骗行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扫码关注华图题库微信公众号

(每日更新备考试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